他利用自己的声誉和威望,大肆敛财,屯田。
这些都被黄仁御史和武通郡王查的明明白白。
皇帝看了单子,意味深长说:“这数额好像不对啊,黄仁?”
黄仁连忙解释:“回陛下,其中有几箱金银,在武通郡王那里,相信他得空,会把银子都送到国库的。”
“哦,是这样吗?太子妃?”皇帝似笑非笑的扫了眼姜宁。
姜宁面无表情:“回陛下,武通郡王一定会把银子送进宫的。”
她现在的心态,简单总结一下,就是要爆炸。
她被算计了。
其中一个自然是黄仁,至于另外与黄仁联手的人,也就是那个朝皇帝告密,她给了武通郡王一百万银子的人,姜宁心中也大概有了人选。
姜宁也曾短暂的怀疑过武通郡王,不过,很快她就推翻了这个念头。
第九百五十五章 皇后给的太多了
武通郡王不可能干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毕竟那一百万银子他是实打实收下了。
养兵的人手头都缺钱,仅仅靠各地供的那点粮草兵饷,压根不够。
他凭着自己的本事弄点钱,皇帝都知道,只要他不太过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也是武通郡王敢带兵去灵山寺的原因。
他不可能再得了好处的时候,转脸就跟皇帝告密。
这不合常理。
排除了武通郡王,再回想近期跟她有过节的人,那名字也就呼之欲出了。
姜宁跪在地上,在心里把那个人的祖宗十八代骂了个遍。
诫命的钱,必须一文不少都给皇帝。
至于武通郡王拿走的那一百万两,她也绝对不可能再要回来。当然,武通郡王也不可能给她。
喂到狮子嘴里的肉还有往回拿的?
这是做梦。
简而言之,这一百万的亏空,她得自己补上。
一百万!
诫命的钱全都给武通郡王她也不会有任何感觉,但要她自己出钱?
这可不是一万两万,也不是十万八万,而是一百万啊。
姜宁手头上的钱全都加起来,也凑不够一百万。
除非把皇帝给的那些破烂古董都卖了,但那是皇帝御赐的东西,她就算敢卖,也没人敢买。
换句话,这堆破烂就是破烂,只能搁在角落吹风,压根不能换成钱来用。
姜宁郁闷致死。
唯一让她感到一丝安慰的是,诫命大师在审问之下,承认了自己做的那些荒唐事,也承认他之所以说什么皇后性命与国运相关,都是皇后给了他一大笔钱,他才言不由衷的说出来的。
他也不想欺君啊,可是皇后给的太多啦!
皇帝气的差点一口气上不来,顾不上龙体安危,冲上前一脚把诫命踹翻在地,指着他吼道:“把他拖下去,交给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司会审,这东西到底还跟哪些朝臣勾连,都给朕查个一清二楚!”
诫命犹如一滩烂泥,被架着胳膊拖下去。
皇帝喘着粗气,平复了一会儿,才看向皇后:“皇后,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自始至终,皇后都端端正正的坐着,发髻没有一丝凌乱,衣裙没有一点褶皱,神情也始终平静。
唯有在听到姜宁吃瘪的时候,她的脸上露出了一抹快意的笑容,但很快就消失不见。
她站起身,对着皇帝缓缓下跪,举起一直握在手中的一个黄色卷轴,高举过头,平静的说:“母后在世留下的懿旨,陛下当朝一日,便不可以废后。”
皇帝冷冷说:“你少拿这道懿旨压制朕。母后生前你们关系并不和睦,朕可是一直怀疑这道懿旨的真实性。”
皇后抬眸:“臣妾与陛下少年夫妻,至今已有四十载,当年陶儿离开的时候,陛下说过什么?您说您永远欠臣妾的。而今不过区区一句和尚的戏言,您就要废了臣妾?”
她说的陶儿,是她和皇帝生的嫡长子的小名,也就是李廷谦的亲生父亲。
提到这个儿子,皇帝也不由心中黯然。
第九百五十六章 白忙还倒贴
这位皇嫡长子的死,跟皇帝或多或少有一点关系。皇后生第二个孩子的时候,伤了身体,不能再生育。
因着这两件事,所以皇帝心内始终对皇后存着一份愧疚。
据姜宁的观察,即便皇后年老色衰,皇帝对她也还是有感情的。皇帝未必就真的相信诫命和尚所说的关于凤命之事。
姜宁更愿意相信,这只是皇帝不忍心对皇后动手而找的一个借口。
这不免又让姜宁怀疑皇帝对锦贵妃的感情。
他到底是不是真爱锦贵妃?
若不是真爱,为什么在锦贵妃死后他伤心至此。
若真的爱,又怎会在明知皇后还是锦贵妃的前提下,还忍着不惩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