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贺唐也看见了她。
他忙走过来,垂首施礼:“臣见过太子妃。”
姜宁见他穿着半新不旧的官服,便笑道:“你来昭王府吃喜酒?”
贺唐有些无奈道:“昭王大婚,同僚们都来道贺,独我一人不来,也不好。只得备一份薄礼,来叨扰片刻。”
“那你怎么不去姜家吃喜酒?”
“去了。”他简洁的回答,但没多说什么。
姜宁笑道:“难道是有狗眼看人低的,不放你进去?”
“倒也不是。”
“告诉我是哪个,我给你出气。”
“真的没那么严重,太子妃请勿动怒,这原也不是什么大事。”贺唐轻声说,“我早习惯了。”
姜宁朝他脸上看了片刻,问:“你母亲的病好了不曾?”
“已经好了。其实……母亲心中一直愧疚。那时候如果……”
“过去的事情,就不必提了。”姜宁温和笑着打断他的话,“贺唐,你是个有才识的人,将来必定是前途远大。好好在翰林院做事,我相信将来你一定能入内阁。”
“太子妃谬赞,臣才疏学浅,远远不够格。”
姜宁笑道:“我是说将来。”
夏初轻声提醒:“主子,咱们该回宫了。”
“知道了。”
姜宁知道她是提醒自己,不要与贺唐表现的太亲近。
其实也没什么要紧话要说,但姜宁就是挪不动脚步,忍不住要多与他说说话。
每次见着贺唐,她的心里都会有平静温馨的感觉。
贺唐是个干净质朴的少年,待人真挚,不掺半点心思和算计。
他还没有被官场腐蚀。
原主与他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情分。姜宁心里清楚,贺唐喜欢的是原主,而姜宁受到原主的影响,也并不排斥他。
在旁人看来,她帮助贺唐,是为了拉拢这位瀚林新贵。但只有她心里清楚,她帮贺唐,只是单纯的想让他过得好,并没有任何其他功利之心。
贺唐是知礼有进退的人,听到夏初的话,便知道他不能再待下去,便躬身垂首道:“若太子妃没有其他事,臣就告退了。”
姜宁手扶着马车,说:“以后你若有什么难处,就差人给我递个信,不要不好意思,不管如何,我们还是朋友。”
第七百八十五章 也曾私定终身
贺唐的眼底闪过一抹异色。
他举手抱拳,轻声说:“臣心里都明白,只愿从此以后,太子妃能够平安喜乐,万事顺意。”
姜宁坐在马车里,看着他的身影逐渐变小,叹了口气。
听到叹气声,姜宁恍然惊觉,有些怔然。
“主子,您怎么叹气呢?”夏初问。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不知不觉的叹了。”姜宁朝马车外回头看了眼。
夏初小声说:“主子和那位贺瀚林,是从小便相识的吗?”
“是啊,我小时候养父母极穷苦,贺唐家虽然也清贫,在吃喝上倒不亏欠。他时常把吃食零嘴儿省下来,拿来分给我吃。”
这些,倒不是她有原主的记忆。
在她代替了原主,还没有回到姜家的这段时间,贺唐隔三差五便指使他家的仆人送吃的来。
当然,都是瞒着他母亲的。
从仆人的嘴里,姜宁便知道了原主与贺唐之间的许多事。
姜宁可以毫不迟疑的相信,原主与贺唐早已经私定终身,如果原主能好好活下去,她们会成为一对恩爱的小夫妻。
只可惜。
在贺唐被家人逼着闭门读书科举的时候,原主没能熬过去,一个瘸腿孤女,在寒冷的季节里,一病不起。
贺唐虽然并不知道他的心上人已经死了,但他得知姜宁回归相府,并迅速与煜王成亲,然后生了孩子之后,也并没有因此就怨天尤人,或者对姜宁有任何不满和怨怼。
不管他背地里有没有过心碎和泪水。
至少在外面,在姜宁面前,他保持了一个君子应有的气度和温柔。
为此,姜宁就欣赏他。
夏初听她讲述这些,便红了眼眶,心疼的说:“主子您原是千金之躯,金尊玉贵的,却被那天杀的拐走……吃了这么多年苦头,实在可恨极了。”
“的确可怜。”
姜宁深以为然,为原主鸣不平。
终究她没等到亲爹亲娘找到她的那天。
夏初哽咽说:“奴婢这辈子一定好好伺候您,绝不让您再吃任何苦。”
“我相信你,你就别掉金豆子了。”姜宁掏出帕子给她,“今天是刘姑娘的大喜日子,你这哭啼啼的,弄红了眼睛,给人看见可不好。”
夏初听说,忙擦干眼泪,转而笑道:“主子,咱们现在回宫吗?”
“去姜家。”
“还去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