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失笑道:“其实我……嗯?”
他的鼻端闻到了一股浓郁的,特别的香味。
是从眼前这只瓷碗里散发出来的。
姜宁见他眼巴巴的,笑着鼓励:“吃吧。”
少女的笑容太闪亮,汤也太香了,姜若白不由自主的接过汤,喝了一小口。
入口香浓,菇类鲜嫩爽滑,回味无穷。
姜若白从未吃过这样的汤,半碗汤一口气就喝了下去。
他出身名门世家,什么样的世面没见过,什么福没享过。却在这间茅草屋里,吃到了平生最美味的一道汤。
如何不震惊。
他甚至忍不住舔了下嘴唇。
姜宁一看这模样,心里就凉了半截。
半碗汤都馋成这样,这货简直是比老李头还要穷苦的存在啊!
还骗她说姜家有钱,她要多少就多少。
呸。
不想去了。
姜若白可万没想到自己喝了半碗汤,就被打入了穷鬼行列。
他正盯着手中的瓷碗看。
这瓷碗……
釉色青碧,光泽柔和,底部有褐色裂纹,分明是……旧官窑出的珍品。
单单这一只碗的价格,就值一百两银子。
姜若白探头朝堂屋的木桌上看了眼,心肝儿抖了抖。
桌上摆着一整套,跟手中的一模一样。
这成套的就更珍贵了。
他不是没见过这些东西,可不是在这几间破旧的茅草屋里啊。
什么情况?
姜若白震惊的走进屋里,一眼看见旁边高几上摊着一幅画,被垫在一盆兰花底下。有的地方还沾了一些泥土。
姜若白瞳孔微缩,窜过去一把拿开兰花,把画拿起来仔细看了看。
这纸,这笔触线条,这印章,这画里透露出来的磅礴气势——
是了,是南朝时期书画大家张林仙的真迹——落日余晖图。
这幅画,他书房也有一副,是当朝的大画家临摹的,虽也算好东西,但跟这真迹比,就差远了。
不,是根本没有可比性。
假的,就是假的。
永远也变不成真的!
姜若白吞了口口水,目光在屋里转了一圈,最终落在了门后面一个毫不起眼的大柳条筐上。
第七章 一筐杂物
那是一个旧柳条筐,边缘处已经破损。
筐里面堆满了东西。
他随便扫了眼,就被里面的东西惊到了。
姜宁探头看他:“你怎么了?”
这货不是要打劫吧。
这家徒四壁的,他能抢什么去。
“那个,是什么?”姜若白咽了口口水,指着柳条筐,问。
“哦,就是个筐子,堆杂物的。”
“杂……物?”姜若白眼睛发直,脚步不受控制走过去,弯腰拿起最上面的一个灰蓝色茶盅。
他仔细打量了会,用袖子使劲擦了擦。
这是蓝宝石打磨的?
这么一整块宝石,得值多少钱?
姜宁把他的动作尽收眼底,张了张嘴,喃喃自语:“大叔,这不是阿拉丁神灯,您是擦不出神仙来的。”
姜若白朝她看了眼,默默把茶盅放回去,伸手拿起一块柔软的布。
他搓了搓布,差点手一抖给扔了。
这是……
虎皮做的?
上面还画着许多凌乱的古怪线条。
寻常人看不出来,只会当做是褶皱的磨痕。
但姜若白又不是寻常人。
他好歹也是两榜进士出身,时任户部尚书,掌管天下钱粮,得御封紫青光禄大夫。
鉴定字画古物自然不在话下。
这张虎皮上画的周天二十八星,是古人用来推衍星辰,预测未来用的。
预测未来这种事虚无缥缈,但这张虎皮却是实实在在的珍贵古物。
单论价值,比刚才那只宝石镶嵌的杯子大多了。
只看了两件,就都是好东西。
余下的呢?
姜若白伸长脖子朝筐子仔细看了看,丝丝抽气。
这破筐子堆着的每一件都是好东西。
要么是珍贵古玩,要么是瓷器金石做成的小玩意儿。
都是看着不起眼,但只有内行人才懂的东西。
这么一大筐,若是拿出去,还不叫人疯了。
姜若白环顾四周茅草屋,又扭头朝门外的小姑娘看。
这什么情况啊。
莫非收养自己女儿的这户人家,其实是个隐于市的豪富?
这几间草屋只是个掩护?
“小七啊,你这些东西……是哪里来的?”他小心翼翼问。
“老李头给的。”
“老李……头?”姜若白又是一呆。
李可是皇姓。
姜若白伸手拿起一个圆圆的扳指,依稀感觉,好像在谁的手上看见过。
是谁呢?
他朝姜宁看了会,脑中一道闪光。
啊!
这不是陛下的东西吗?
李……
老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