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很显然太子妃并不是个傻子。”林释墨望着远方,悠悠的问,“若有朝一日,你们互为敌对方的时候,你当如何?”
第七百四十二章 掌院很无聊
闻人宗笑道:“这种状况,两年前便发生过了。结果如掌院所见,她赢了,我输了。”
“若将来,你赢了,你需要杀她,你会动手吗?”
“绝不。”闻人宗的声音轻轻的,但坚定。
“如果不杀她,你便赢不了呢?”
“不会有什么胜利,必须要牺牲一个女人的性命。如果有,那我宁愿不要这样的赢。”
林释墨抬手抓了把桥护栏上的雪,笑道:“这样的好日子,停在这里说话也太无趣。咱们还是去逛逛。”
闻人宗追着他问了句:“掌院,我知道书院向来不问朝政。但既然您已经来了常安,便表明您要入世。我想知道,您到底会帮太子,还是帮昭王?”
“有什么区别吗?”
林释墨不置可否,“谁赢谁输,这江山总归是姓李。于我们书院来说,没有什么区别,我又何必蹚这趟浑水。”
闻人宗道:“掌院,如果书院不插手,也就不会到这里来。您既然来了,便不会袖手旁观。我只是想不明白,书院到底会扶持哪一位皇子。”
“十三你认为,哪一位皇子值得书院扶持?”
“我没有可以选择的余地。”闻人宗摇头。
“啊。”林释墨笑道,“其实我也没想好。”
“我还想问您一件事,书院向来不参与朝堂之事,如今为什么却又变了?”
“大概是因为……总是被当作圣人,太无聊了吧。”林释墨把手中的雪団轻轻抛到河水中。
闻人宗微怔。
夜色中,雪団在水面溅起水花,一圈圈的水纹向外荡开,最终雪団融化消散于河水中。
他们二人沿着小桥走,转了片刻,又遇到姜家的一群人。
姜翊没有考上春秋书院,对书院的掌院还存着几分敬畏,说话也恭敬:“林掌院,常听家父提起您,不知何时林掌院能到舍下做客,让在下尽地主之谊?想必家父也会很高兴。”
林释墨笑道:“当年姜相和姜大将军从书院结业离开的时候,我还小,对他几乎没有什么印象。说起来,倒真的想见一见他。”
“姜家随时恭候掌院大驾。”
“姜三爷客气了。”
林释墨握着扇子,站在桥边,白衫被风吹起,在万千灯笼的映照下,如遗世独立的翩翩佳人。
姜媛和姜珊都看呆了。
逛也逛了,吃也吃过了,几个孩子都玩累了。
令姿趴在小蛮背上,睡得香甜。
文赞强撑着,也开始无精打采起来。
于是众人打道回府。
姜宁落后几步,与闻人宗并排而走。
“十三,你终于回来了,恭喜你。”姜宁笑着递给他一个小小的符,“今天是正月十五,送你一个平安符,祝你以后平平安安,万事顺心。”
闻人宗接过来,笑道:“多谢太子妃惦记。”
这两年各自都发生了太多事,再相聚,一时也不知该说什么。若问一句你这两年过的好不好,也太虚伪了些。
被流放的日子,怎么会好。
默默走了片刻,姜宁朝前面林释墨的背影看了眼,笑问:“你和林掌院的关系似乎很不错。”
第七百四十三章 一片真心喂了狗
“是,当年我在春秋书院,与掌院是亦师亦友的关系。”闻人宗解释,“认真论起来,掌院与你父亲伯父是平辈,你该叫他一身林师叔。”
姜宁失笑。
论起来是这么论,到底要不要论,就是两说了。
“掌院博学多闻,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乃是我生平所见最有才华之人。”闻人宗毫不掩饰话语间对林释墨的赞美和推崇,“若太子妃能够与掌院结实,必定也会为他的风采所折服。”
“这我信,毕竟是闻名天下的春秋书院的掌院,没点能耐,自然不能服众。”
“太子妃说话还是这般有趣。”
“十三,你这次回来,是准备选择帮助昭王吗?”姜宁坦然的问。
老熟人了,说话就没不要拐弯抹角,累得慌。
闻人宗浅:“我何尝有选择的余地。”
“为什么不能选?难道昭王用香姨和姐姐们威胁你了?”她说的香姨,便是闻人宗的母亲。
闻人宗忙道:“太子妃误会了,昭王殿下不曾威胁过我。其实我也是……没得选。”
“嗯?为什么?”
“也许我这一生,注定是要身不由己。”闻人宗叹道。
“你以前跟着淮王造反,那确实是你身不由己,不能怪你。那这次呢?你又要帮昭王。你知道昭王是什么身份吗?”姜宁的声音逐渐变得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