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胜出者,是十二岁起便扬名常安城的煜王殿下,也就是如今的太子殿下。
皇帝的身子虽向来康健,但到底是五十岁的年岁了,眼下太子刚册立,立足未稳,若虞妃生了个小皇子出来,难免心有忌惮。
虞妃的声音便带了几分颤音:“不管皇子还是公主,只是稚儿罢了,远不能与太子殿下相比。”
更加威胁不到他。
这是虞妃的潜台词。
姜宁笑道:“哎,虞妃娘娘想哪儿去了。我的意思是,我还是喜欢小公主,又香又软的。你说呢?”
“是,是啊。女孩儿总是可爱的。”虞妃勉强的笑着应付。
“可不管男孩儿还是女孩儿,终究是自己亲生的好,是不?”
“……自然如此。”虞妃心中又沉了沉。
从太子妃那娇软口中说出的笑语,分明是毫不客气的威胁。
若她虞妃还敢帮着安亲王府,跟她作对,那就要好好考虑自己肚子里孩儿的安危。
虞妃怕了。
她是真的怕了。
之前她以为自己可以仗着怀了龙嗣,又想在向来比她强的姐姐面前争面子,主动应承给世子出气。
可却差点弄没了自己的孩子。
外甥在亲,也不如自己生的。
而她在宫里,安亲王府在外头,将来太子若登基,她不管生的男女,都要仰仗太子和太子妃。为了外面的得罪自己需要仰仗的,这不是脑子有毛病?
傍晚,姜宁不紧不慢的走出了虞妃住处。
虞妃怀的是男是女,她确实一点也不在意。
这次也不过是对她的警告。
皇帝后宫这么多妃嫔,大大小小,莺莺燕燕,各种心思的都有。
若个个都招惹她,她也受不了。
那得多烦啊。
接连教训了贤妃和虞妃,也算是杀鸡给猴看,让后宫都消停些。
果然,自此后宫便安稳许多。
姜宁也恢复了每天看看账,数数钱,陪一双小儿女玩耍的悠哉日子。
当然,也少不了隔三差五想些新菜式,做给那位馋嘴的贵妃婆婆吃。
第四百九十一章 东宫日常
天越发的炎热起来。
直到六月的某天,姜宁把雪色对襟小衫的袖子挽到胳膊上,在厨房里挥汗如雨。
不必说,厨娘们知道,太子妃正在研发新菜式,去孝敬锦绣宫那位贵妃娘娘。
两个小家伙玩累了,乳母丫鬟带着去午睡。
黄莺拿着帕子给姜宁擦汗,心疼道:“这样热的天,连奴婢都不愿来厨房。您就别做菜了,贵妃娘娘又不差您这一口。”
“我倒也不是专为她做的。这几日天热,几个孩子都没什么胃口。尤其是小谦,眼看着小脸都瘦下去一圈。我做些可口的给他们补补。”
黄莺笑道:“自皇长孙在咱们这里住着,能吃能喝能睡,胖了那么多。即便清瘦一些,也不打紧的。”
话音刚落,李廷谦便闻着味儿跑了进来,“小婶婶,我饿了。”
他穿着鹅黄色的软丝缎衫儿,额发鞭成一圈小辫子,攒在脑后,缀着一颗硕大珍珠,闪亮亮的。
男孩子未成年之前,不能束发,都是半披着。
但天气实在太热,在东宫不见外人的时候,姜宁都让人把他披着的头发也编起来,免得捂一脖子痱子。
但作为皇长孙,李廷谦每天都要去跟着师傅读书,那些古板的大儒是绝对不允许他不守规矩乱梳头的。
这会儿他就是披着头发跑进来,满脑袋的汗,小脸通红。
姜宁忙把勺子递给一旁宫婢,牵着李廷谦小手出来,拿一碗绿豆汤给他喝了解暑,又拿出帕子给他擦汗。
“晌午这么热,你就留在文华殿用膳午睡吧,何必再跑回来?中暑怎么办?”姜宁唠叨。
“文华殿的膳食不好吃,那里也热。”
李廷谦一口气把凉丝丝的绿豆汤喝下去,“我只想吃小婶婶做的饭菜。”
“这么大了,还是一贯的挑食。”
姜宁嘴里虽这么说,还是立即命人把才做好的饭菜端到偏厅里。
偏厅里四处隔着冰盆,屋顶还挂着两只巨大的扇子,连接着绳子,宫婢只要拉着绳子,扇叶就能送来徐徐凉风。
舒适凉快极了。
几个孩子都喜欢在这里玩耍。
姜宁便干脆把吃饭的地点也都挪到了这里。
这会儿两个小的还睡着,姜宁便陪李廷谦先吃。
“下午还去文华殿读书吗?”姜宁给李廷谦夹菜,问。
“师傅说下午休沐。”李廷谦低头扒饭,吃的小脸鼓囊囊,抬起头说,“小婶婶,我困,上午师傅责备了。说我读书走神儿。”
姜宁有些心疼,摸摸他的头:“吃过了去睡觉,睡饱了再起。”
这宫里对孩子都太严厉,五岁开始要在文华殿读书,严格按照师傅指定的时间作息,小小孩子早上眼睛都睁不开,还得被乳母抱起来穿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