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琳撇撇嘴,没考过就是没考过,说好了愿赌服输。
姚成宣越想越不对劲。
不是说好了只有这一个月吗?怎么就变成没考过就一直要听她的了?!
但他此刻正捏着笔苦思,来不及去细想其中的变化。
齐沐被退学后,整日悠哉悠哉,乞巧节和太子相识后,这两人裹到一起,给她捣鼓出了第一版报纸——
《大夏旬报》。
在这个车马很慢的年代,实在是没什么新鲜事,魏琳本来觉得搞个月报就行了,但太子强烈要求,一定要搞个旬报。
魏琳觉得他是想看到更多的话本。
第一版报纸没刊登什么新东西,在魏琳的要求下,记录了本旬的天气,她又央求赵博士作了一首诗。
顾慈提笔,写了一篇乞巧见闻,姚成宣也投了一首诗,然后就是魏琳的《我在大夏当龙傲天》。
薄薄三张纸,大部分版面还是龙傲天。
看起来就是小孩子过家家一样……魏琳叹了口气,东宫的效率很快,太子的身份比她想象中好用,很快就搞出了精美的胶泥活字。
现在东宫还在研发铜活字,希望能提高印刷的质量。
这份东宫和国子监联合出品,不伦不类的报纸,只印了几十份就被分发出去了。
但他们还是低估了报纸的威力。
“这就是六郎搞出来的?”穿着锦袍的中年人端坐在宝座上,对着这份报纸评头论足。
底下人喏喏不敢出声。
在他们看来,太子心性年轻,搞出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也没什么。
中年人略过龙傲天,看着还有些大的文字笑了起来:“这是顾五郎的手笔啊。”是顾慈写的那篇乞巧见闻。
他又往后看下去:“第一首诗,看起来是少年人所作,笔墨稚嫩,尚可吧。”
现在的文人多喜好作诗,谁都能随便凑两句,由于是太子搞出的这份报纸,他勉勉强强评价了一下姚成宣的诗。
“第二首诗……”中年人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又忍不住朗声读出来。
“好!好!当是历经磨难,阅尽千帆,才作得出这样的诗!”他欣喜问道,“这是哪位大家作的诗?”
老内侍擦擦额头上的汗,提醒道:“圣上,报纸上有记载作者。”
中年人又看了一遍,纸上果然写着诗人的名号。
“赵正业……是何人?”
作者有话说:
猜猜我是谁.jpg
第10章 迷茫
◎蔡祭酒回来了!◎
赵博士年过五十,单名一个“务”字,字正业。
他三十岁时考中前朝进士,由于是庶人子出身,没有背景,被排挤到国子监去当助教,熬了许多年才熬到了四门博士一职。
他作过许多诗,少年时的满腔热血,中年及第时的豪情壮志,到现在的郁郁不得志。
自上次与魏琳夜谈,受到她不服气的精神影响,赵博士提笔又写了一首诗,感慨自己的少年时光。
他将自己的现状和年少时对比,感叹生活这把杀猪刀,刀刀要人命。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最后又表达了自己历经一切,却仍然不放弃的向上的精神。就和写作文都要在结尾升华一下主题一样。
能在一众世家子弟中脱颖而出的前朝进士,文笔自然不差,他将诗作交给魏琳后,就回国子监继续窝着了。
可见从古至今,作者笔下的道理和作者本人的行为都没有什么联系。
赵博士今日也像往常一样,上完课后准备回自己屋子里,改作业或者是看书。
那群小兔崽子上课的状态不错,他今天的心情很好。
他在半路上被拦了下来。
“赵博士。”国子监司业对着他拱手问道,“你……是否字正业?”
赵博士抬眼看去,一旁还站着一个人,瞧着衣饰,像是宦官。
他刚一点头,就被连人带书的架上了马车。
“敢问这是做何?”他一脸懵逼地问道。
内侍喜气洋洋:“圣上要见您呐!”
……
赵博士彻底出了名。
他以前也做过自己挥斥方遒,凭一诗闻名长安的美梦,但现实狠狠地打击了他。
想要出名,首先,他得去混各种诗会,结交各种各样的人,然后,他还得自费出版自己的诗作,把这些诗作分发出去。
参加诗会,他没有那个人脉,自费出版,他没有那么多钱。
赵博士一家老小住在长安,每个月还得问他要房租。
没钱没房没车的三无人士赵博士,因为在太子过家家搞的报纸上刊登了一首诗作,被圣上召见,在长安彻底出了名。
连带着第一期的报纸也炙手可热起来,有不少官宦掷金相求,想看看那首诗究竟有多好,
太子窝在东宫里,兴奋地拆着书信,乐道:“他们胆子真大,都敢往东宫写信来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