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哥哥团宠小甜包(1243)

作者:旧时光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显然,苏小甜没有料想到家中男人们的战斗力。

叔侄三人,一人端着一个大盆子,三下两下,一盆子面就和好了。

家里的女人们真的就是在打下手,帮忙舀面添水什么的。

一家子人一起出动,不过短短时间就和好了几大盆子的面。

苏奶奶一直忙着将和好的面用同样大小的盆子盖起来,然后用干净的布包上,放在温暖的炕上。

现在天气冷,不放在温暖的地方,第二天早上,面肯定发不起来。

所以,苏奶奶才会细心地将面盆都放在热炕头上,然后还给面盆盖上了毯子。

将这些活儿都干完了,家里的人这才各自回房休息不提。

一宿无话。

第二日一早,苏家人起床,杜家二老已经带着三个姑娘过来了。

“你们起得真早。”苏奶奶笑着问:“吃早饭了没?梁秀正在熬稀饭,等一下吃了早饭,咱们就开始干活儿。”

都是熟悉人,也不客气,她们起床就过来了,也根本没吃。

“就是过来吃的。”

“除了小米粥,再煮上些鸡蛋,一人吃一个,抗饿!”苏奶奶又说。

“苏奶奶,我帮忙洗鸡蛋。”齐晓芳立刻开口。

她吃得多,应该多干活。

苏奶奶笑道:“行,这么些人,多煮上几个。”

早饭有小米稀饭、素菜包子、鸡蛋、小咸菜,还有切块的水果。

十多个人说说笑笑地吃了早饭。

吃完早餐后,家里人各自分工开始忙碌起来。

苏奶奶指挥儿孙们将炕上的面盆一个个地搬到厨房里。

“这么多?”余瑞媛吃惊地问。

“可不是得这么多,我想着人多,不光要做些馒头花卷,还要炸油饼、炸麻花油果子啥的。船馍馍也要做一些,包子也要准备起来。”苏奶奶一边说,一边掰着手指头计算着。

往年家里条件不好的时候,不敢这样大肆折腾,现在条件好,白面可劲儿吃都行,当然要多做一些。

余瑞媛一想,可不是么,苏家几十口人呢,一人吃一个馒头,都要不少。

再加上要给孤儿院送一些过去,他们和老迟也要分一些,少了不够。

“可不是,既然做,索性一次都做出来。”

“我也这么想嘞。今天把各种馍馍都做出来,到了明天,咱们专心做肉,糟肉、麻辣肉、冬果肉都要准备,炸丸子、炸酥肉也都不能少。”苏奶奶欢欢喜喜地说着。

一面说,还一面感叹着说:“也就是新社会,咱能过上好日子,吃上大白面的馍馍了,以前,就是蒸馒头,也要掺些苞米面。”

余瑞媛笑道:“也就是你们家现在的光阴好,别人家也没这条件。”

苏家人勤劳肯干,又有闯劲儿,加上运气是真的好,才有现在的好日子。

其实很多人家也未必能拿得出手这样多的白面过年。

“这也是赶上好时候了,才能过上这样的日子,以前,多能干也架不住白干啊!辛辛苦苦一年,粮食都给地主老财了!”苏奶奶感慨。

“说的也是。赶上好日子了,咱们好好过几年,也不算白来这世上一回。”

“干奶奶,您还有几十年时间好活呢,好日子还在后面。”苏小甜笑嘻嘻地抱着余瑞媛的胳膊说着。

“好,干奶奶等着享你的福。”

余瑞媛不清楚苏小甜话里的意思,只以为苏小甜这话中的意思是将来会好好孝敬她,笑得见牙不见眼的。

苏奶奶看着这一老一小的互动,脸上带着笑,并没有一丝一毫的嫉妒。

“一盆面蒸包子,一盆面做船馍馍和花卷儿,一盆面炸油饼,剩下的咱们做些油果子和麻花啥的。”

老太太干脆利索地将这些都分配好。

不同的面食,等会儿揉面时候的要求和加入的配料也不一样。

馒头要稍微硬一点,蒸出来的馒头瓷实,吃了抗饿。

包子要擀皮儿,面要稍微软一点,但要揉出劲道,要不然容易破皮。

炸油饼最好放点儿猪油蜂蜜和鸡蛋,炸出来的油饼才香味浓郁又甜丝丝地好吃。

炸麻花和油果子,则是要讲究一个脆。

“咱们先蒸船馍馍,等馍馍上锅蒸馍馍的时间,正好包包子。”

余瑞媛厨艺不行,就算是做面食,也总做不出来个样子。

就算跟着苏奶奶做了好多次的船馍馍,做出来的还是笨重不好看。

苏奶奶也知道余瑞媛这个劣势,便让她帮着剥葱切菜,而自己带着梁秀两个人很快就将馍馍做好,上笼蒸上。

第711章 感情的船

所谓船馍馍,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蒸馍。

这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馍馍由花馍馍演变而成。

花馍馍被做成了一叶扁舟的形状,便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船馍馍。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