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眼前的情况,身后的各位工作人员也有点摸不着头脑,顾时序出道以来从没有过耍大牌的黑料,业内一致好评,之前的录制过程中,不管对谁都是一副温和模样,天生的好教养,对上阮黎,怎么这么不一样?
摄影老师咳嗽一声,说:“顾老师是不是还没准备好,有点不在状态,要不我们暂停一会再继续进行录制?”
对于自己方才的行为,顾时序没有给出解释。
摄影老师看了眼一旁嘴唇抿成条直线的阮黎,发觉这俩人此刻都有点不在状态,这俩人莫不是有什么过节?
他赶忙打圆场:“那两位老师,我们继续?”
录制重新开始,两人各自调整好心情,阮黎调试设备,预备播放完整的歌曲旋律,“顾老师,这是歌词,你对照旋律看一下。”
这一次,顾时序没有为难她,接过阮黎递过去的卡片。
悠扬的旋律缓缓响起。
之前选demo的时候,之所以一下子就选中了这一首,大概就是因为这首demo的名字《孤岛》,没来由的,看到这两个字,他就想到了她,像是被什么指引一般,旋律停止的那一刻他心里浮出一个念头:这是她的歌。
比之从前,风格成熟了很多,变化也很大,但他见证过她所有早期的作品,坚信自己的直觉不会出错,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一首旋律播放结束,阮黎侧脸看着低头的顾时序,说:“目前旋律就是这样的,顾老师可以尝试唱一下,我听听看还有没有哪里需要修改。”
顾时序应了声好,起身走进录音室,阮黎拿起工作台上的监听耳机戴上,等顾时序站定在立麦前,她比了个ok的手势询问他是否准备好,顾时序点头回应后,她按下播放键,旋律重新在耳畔响起,之后是顾时序极具穿透力的嗓音。
/人生来是座孤岛
/在汪洋中有幸与你遇到
/你横冲直撞
/挡去我前方所有风浪
/疾风骤雨让我们分离
/只愿你不会把我忘记
/倘若你不再记得我的存在
/我将无人知晓地离去
顾时序的嗓音很有特色,尽管是第一次演唱,响度、音调已经趋于完美的贴合这首歌她所想要表达的内容。
曲声和歌声很快结束,阮黎摘下监听耳机,支着下巴思考分析还有哪里需要调整,他的中低音域很漂亮,可自己在制作这首歌的时候,并不知道会由谁来演唱,也许,副歌部分降一个调,会更贴合他的声线。
瞧见顾时序走出录音室,她侧过身,坐在钢琴前,对身后的顾时序说:“顾老师,副歌部分的旋律我尝试降一个调,你再跟着清唱一下,我听一下效果。”
身后,顾时序凝视着阮黎的背影,有那么一瞬间,像是回到过去俩人相处的时候,他敛了敛眸,压下眼中翻滚的情绪,低沉的嗓音随后响起:“开始吧。”
清脆的琴音在阮黎的指尖流转,降了一个调后,比之方才的录音,效果的确更让她满意,放眼国内乐坛,突显高音域好像已经成为主流,因此她在制作这首歌的时候,为了迎合市场,为了能够在前面的PK环节胜出,做了一些让步。
但现在这首歌被顾时序选中,他极具辨识度的中低音域,可以给这首歌更好的演绎。
最后一个音符落下,阮黎抬手拨了拨垂落下来的刘海,头也没回地说:“顾时序,我觉得降调后的版本更贴合你的声线,你说呢?”
迟迟没听到回答,阮黎才察觉出不对。她方才的问话语气太亲昵了,从前,这样的对话在俩人间常有发生。
那时刚进入大学,她俩的学校隔着十几公里的距离,顾时序便在她们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给她布置了一间家庭音乐工作室,课业之余,那处房子是她最常呆的地方,每每写了新歌,他总是她的第一个听众,她也习惯性的会去问他的看法。
“顾时序,这段和弦感觉好像有点不太搭啊,我又换了一个,有没有好一点?”
“顾时序,这个鼓点会不会有点喧宾夺主,我换了几个节奏,已经有点听不出来了,你帮我听听看呀。”
那时的顾时序总会很快给她回答,想到这些,阮黎抿抿唇,侧脸小心翼翼地看过去,视线相触一秒,他说:“修改后的版本更好。”
少了点之前的故意针对,多了几分温和,阮黎悬着的心慢慢放下,她转动椅子,重新坐回工作台前,“那你先休息会,有一些细节问题我再调整一下。”
降调后,与之对应的和弦、贝斯都需要再处理,阮黎全神贯注,沉浸其中,大约一个小时后,她完成所有调整,放松的靠回身后的椅背,同时对一旁的顾时序说道:“那我们再来试一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