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伪太子的科举路(237)

作者:飞星传恨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沈弈尝了尝发现也就那样,没有多好吃,即放下了筷子。

也是,毕竟琼林宴,谁是奔着吃来的?

他到了一会后,陆陆续续其余进士也到了,等到梁洵正“姗姗来迟”后,琼林宴也就正式开始了。

平朝的皇帝不会亲自主持宴会,渭朝也延续了这种制度,只需要安排一些官员陪宴。而这些人如何落座,也是仪鸾司需要统筹考虑的问题。

另外,宴会上需要全程演奏雅乐,还要布置好奏乐所需要的乐器,等等。

皇帝们安排只给自己服务的仪鸾司负责筹备整个宴会,可见他们对“琼林宴”是何等的重视。

来陪席的官员没有一个阁老,毕竟他们日理万机,是一些三四品的官员,也是手握大权的人物。

见了他们,和大人物交谈,出身寒门新科进士们多少会有些拘谨,那些官宦之家,本身家中就有长辈做了官的进士对答如流。

淡然应答的沈弈也得了不少官员的青睐,他语气正好,让人如沐春风,宴会渐入佳境。

皇帝虽然不亲自参加“琼林宴”,但对于新科考生们的物质赏赐,还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赏赐主要有“诗”、“书”、“袍”、“靴”、“笏”、“冰”等几类。

其中,“诗”一般由皇帝亲自所作。

在前朝做过官的渭帝学问自然没有差到那里去,作的诗还算不错,引得诸多进士奉承。

而“书”主要是一些儒家经典,比如《大学》、《中庸》等典籍。

这些书,进士从小读过来的,半点不陌生,皇帝送这几本书给即将走上仕途的学子们也有他的用意。

了解这些书籍内容的人可能都猜到了,皇帝是想让他们经常翻阅这些书,时时记着儒家的修身治人之道。

说到“袍”、“靴”,它们都是官员们的日常着装行头。

而“笏”则是笏板,也称为奏板,是大臣上朝时拿着的一块弧形板子,可以在上面记事,当小本子用。

最后剩下的“冰”,就有一些令人费解了。

依沈弈想,大抵是对他们以后廉洁从政的期盼,希望他们能像冰雪一般洁身自好,为官清正,为朝廷效犬马之劳。

除了和官员的交谈,进士之间也有相应的。

前头的梁洵正被几个官员缠住了,张怀耕是个闷葫芦,游街那回怕是他最激动的时刻,会多说几句。

放眼望去,竟只剩坐在第四席的聂咏石。

沈弈与他不熟,没打算和他交谈,没想到对方居然主动和自己搭话。

“探花郎殿试时的那篇策问,在下拜读许久,可谓是惊为天人。”聂咏石诚心而说。

“传胪过誉了。”

二甲第一名,称“传胪”,也是第四名。

沈弈抿笑,和他聊了一会,两人就这学识这一块,聊了许多。

如何和一位读书人快速地拉近关系,那就是和他聊学问。

心灵的碰撞,是叩人心魂的。

两人谈到了深处时,聂咏石不禁感慨道:“得此之交,此生足以。”

聂咏石的学问是不差的,和他探学,沈弈也得了不少心得。

意犹未尽中,聂咏石突然发问:“在下听闻长空兄尚未娶妻?”

沈弈挑眉:“是如此。”

“那好巧,在下家中有一嫡亲的妹妹,年初及笄,长空兄...”

聂咏石的未尽之语,沈弈晓得是什么个意思,他没有应答。

可他的心底泛起了一丝波澜,自己老大不小了,该寻门亲事,要不然不仅沈家人会催,日后到了官场中,想聂咏石这般打自己主意的,也不在少数。

聂咏石的父亲是礼部尚书,正三品的大员,也来到了琼林宴上,刚刚还和沈弈交谈了不少句,所以对他还是有印象的。

沈弈明面上是农门出身,被这种大佛看上,也该是知足了。

在陷入沉默时,宴会大门外传来了一声熟悉的尖锐之声:

“陛下驾到。”

第119章

渭帝来了,他打破了琼林宴的常例,新科进士皆是面露讶异,连上席的官员也不例外。

但不容他们想太多,多年在朝中为官的习惯,让官员们赶紧起身带领着新科进士们跪拜在地,口称万岁。

一步步沉稳的脚步声在新科进士的耳边由远即近,又由近即远,只余下余光中瞥见的黄色布料和自己一颗疯狂跳跃的心脏。

“平身。”

再次抬头时,最上席的位置上已然坐着渭帝。

对于他的到来,没有人敢问为何。

渭帝似乎也没有什么事,只是单纯的来逛逛,和左右官员和前几名的进士聊了会,跟聊家常般。

除了常常面见天颜的几位官员,被渭帝谈到了几位进士,说到一半便面红耳赤。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