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伪太子的科举路(229)

作者:飞星传恨 阅读记录 TXT下载

除了知晓实情的人,其余所有人皆屏气凝神,等待见证历史的诞生。

“第一甲第一名梁洵正!”

鸿胪寺官员在丹陛上的东边唱名,大声的宣读打破沉寂多时氛围。

出乎他们的意料,太让人震惊,渭帝选择了一位不是沈弈的进士当了状元。

纵然是养气多年的朝臣,那一瞬,惊讶的表情也没有收住。

会不会他们听错了?

过于不可能的消息,让人不免产生了怀疑,但紧接的三声传唱无情的打破了他们的幻想。

“第一甲第一名梁洵正!”

“第一甲第一名梁洵正!”

“第一甲第一名梁洵正!”

...

三声掷地有声的传唱,也让殿外跪着的进士听了个清清楚楚。

他们可没有朝臣的养气功夫,沈弈已经感受到数百有着赤/裸裸目的的目光投在他的身上,其中的震撼之情比自己当初没中举还要刻骨。

不可能,哪朝哪代居然有皇帝拒绝有连中六元的文曲星降世?

沈弈从刚刚到此刻皆是背脊挺直瘦削,身影毅然不动,没有看出任何急迫之感和动摇,仿佛一切与他无干。

鸿胪寺官员已经下来领状元了,沈弈的身后传来起身的声音,和脚步踏过。不过有些不稳,踉跄的很。

沈弈不用抬头,也知梁洵正心中的极大不可置信和喜悦。

而他自己的心中五味杂陈。

鸿胪寺官员领着状元走出队列,跪在殿中道路的左边。

沈弈明朗如晴日的脸庞,眉宇舒展,面容平静,透着悠闲自得之态,半点没有看出对自己中得状元的愤怒或是困惑。

他还很有闲心回望跪在自己另一边的张怀耕,这家伙半点不懂的收敛,其他人早早的收回目光,他还傻楞着看着沈弈。

看出沈弈眼中的轻松,张怀耕心中的不解更上一层楼。

不过张怀耕也没能看很久,接下来的唱名紧随而至。

沈弈会是榜眼吧,有人心中如此的想着,再差也没会差到哪里去了,前三总是要有他的一席之地。

殿内唱名后,鸿胪寺官员传唱:

“第一甲第二名张怀耕。”

“第一甲第二名张怀耕。”

“第一甲第二名张怀耕。”

...

结果再一次出乎他们的预料,会试第二继续成为殿试第二。

张怀耕出列,跪在殿中道路的右边。

前三只剩最有一席了...

这时,沈弈的名次已然变得不太重要了,所有有实力能够争夺第三名的进士,在内心不断的祈祷,自己也能成为新科状元一般的存在,把不可能变成结果。

结果是让他们失望的。

殿内唱名后,鸿胪寺官员传唱:

“第一甲第三名沈弈。”

“第一甲第三名沈弈。”

“第一甲第三名沈弈。”

...

一切尘埃落定,备受关注的沈弈最终成了探花郎,令人大失所望。

当事人的内心如何想的,没有人知道。

但他们都为此遗憾。

在指引,沈弈出列,跪在殿中道路的左边靠后的位置。

前三甲的唱名都是三次,目的是让到场的王公大臣都能听清楚,以显示皇恩浩荡。

后面的宣读程序就从略了,一般只是读:“第二甲第一名某某等若干名”、“第三甲第一名某某等若干名”,二三甲进士均不需要出列。

唱名完毕,丹陛下开始奏乐。

司仪官宣布新科进士行礼,三鼎甲于殿前,殿外诸进士再谢,向渭帝行三跪九叩礼,以此谢皇恩,然后站到殿内两旁。

按照非正式的通行惯例,同乡有参加殿试的,传胪当日,有在场的朝臣必须携带荷包忠孝带一同前往,侯听宣唱及第名单。

忠孝带,一曰风带,又曰佩帉,视常用之带,微阔而短。素巾,亦曰手巾,行装必佩之。蒙古松文清公筠谓国初以荷包储食物,以佩帉代马络带者。而满洲震载亭大令钧辨其説,谓闻之前辈,以为马上缚贼之用,凡随扈仓猝有突仪卫者,无绳索,则以此缚之,盖备不虞之用耳。或曰,如以获罪赐尽,仓猝无帛,则以此带代之,故曰忠孝。*

那时,如果同乡有人在殿试中进入前十名,那么,他们一般就会被引见面圣,向渭帝参拜谢恩。

按照渭朝的礼仪规制,参拜渭帝的人都必须佩戴荷包忠孝带。

所以,朝臣们携带提前备好的荷包忠孝带,与参加殿试者同往,一旦传胪时有同乡进入前十名,在被引见前,他们会将备好的荷包忠孝带交其佩戴,如此,则不至唐突,方合乎礼仪。

当然,这个小小的细节,也可以看出清人同乡的重要、同乡之谊的亲密。

在殿上与沈弈同出于潭州府的朝臣有三位,按规矩是官位最大白熙替沈弈系上忠孝带,他也是如此做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