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年囤粮记(324)

当然,在灾荒到来之后,桑树茶树照样遭殃,他已经一年没有开过张,单靠往年的积蓄过活。

里正家里五间青砖大瓦房同样显眼,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他颇有家财。

至于余下几十户人家,有四五户家境殷实的,屋子用半砖半泥土制成,在乡间尚算不错。

而大多数乡民住着低矮的茅草屋,因为织女镇比周边更富庶,他们在寻常年份吃饱肚子不成问题,灾年也能勉强支撑不被饿死。

而且织女镇属于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从镇子里走一趟不过几百米,却如同爬了个陡坡般辛苦。

车队里的人打量完织女镇,觉得不过如此。

刚进来时,他们见到那么多桑树茶树,心里十分震撼。

西边没有种茶树的,茶叶价格非常昂贵,普通百姓压根喝不起。

所以在看见织女镇数不清的茶树之后,族人们皆以为织女镇会富到流油,乡民们过的是地主老爷的日子。

如今细瞧,全然不是那么回事儿。

当着官府中人的面,里正不敢怠慢,他殷切地同小吏商量该将人安置在何处。

“织女镇多山,西边已经被各家各户建好房屋,倒没地能装下那么多人了。”

西边是高地,南方雨水充沛,遇见不好的年份会有洪涝发生,所以人们皆将房屋建在高处从而避免损失。

从织女镇乡民们的住处到东边,地貌呈U字形,中间最为低洼,但凡雨下大点就会被淹掉。

至于东边,地势同样高,甚至比乡民们住的地方还要高些,不过相比于西边的平坦,东边略显凹凸不平,若想在此处建房屋,恐怕需要额外花费许多力气。

南边北面同样可以,但地界比较小,车队要分成两波零散居住才成。

车队诸人打北方过来,北方是一望无际的平原,降水同样有限,除却百年之前闹过回洪灾,他们便再没有听说过洪水。

所以好些人想在中间低洼处建房。

织女镇的人听了,嗤笑这群外乡人没见识。

两边往后还不晓得如何相处,加上织女镇乡民觉得这群外乡人要过来与自己抢夺土地,他们对突然到来的外乡人半点好印象也无,自然不会提醒他们。

木槿打量着周边地形。

与半辈子待在王家村顶多去过县城、信息闭塞的族人们不同,她知道南方很容易发生洪涝灾害,若在地势最低的地方安家,别说洪灾,连大雨都抵挡不住。

所以首先排除中间的选项。

她们要么分成两拨在南北,要么去地势凹凸不平的东边。

她将自己的猜测与王宝兴提起。

木槿因为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现代,所以比族人们知道更多,但她自觉比不上王宝兴深谋远虑,生活智慧更远远比不上王宝兴,这种事情主要看王宝兴的意思。

与木槿相比,王宝兴的顾虑还要多上层。

他是土生土长的古代人,即使心胸比大多数人更豁达,可照样保留下此时不喜迁徙的本性。

不习惯迁徙除了不愿意离开家乡之外还有层意思,即对外来者保持戒备与排斥。

在织女镇乡民眼里,人数众多的车队属于外乡人;而在王宝兴和族人们眼中,织女镇这群人同样不可能变成自己人,为了不受人欺凌,车队百十号人必须抱团取暖。

因此,王宝兴与族人们皆不赞成分到两处去,在他们眼里,分到两处意味着势单力孤、意味要受欺负。

“族长,俺们不想分开!”

“就是,大伙相依为命大半年,总不能把俺们给拆开,没有这样的理儿。”

……

众人叽叽喳喳议论不休,中心思想唯有一个,即不要与族人们分开。

分开难免势单力孤,到时候被欺负都没处说理去。

王宝兴同样有那个意思,又顾虑到木槿之前说南方夏天很容易下大雨,他不再考虑中间的平坦洼地。

王宝兴道:“倘若你们愿意,便在东边建房屋。”

对于族人们来说,只要别让他们分开就成,并不在乎那劳什子东南西北,族长说什么就算什么。

知晓族人们的意思后,王宝兴走到小吏与里正面前。

与小吏说完他们的决定之后,又向里正行礼:“我们从北边逃难而来,好不容易被安排到此地,往后还指望里正老爷您多多指教。”

对方人多势众,加上车队初来乍到,两边皆防备着彼此,但为了往后的安生日子,仍需要开个好头。

作为外来者的王宝兴率先示好。

里正之所以能做到里正的位置上,和他会为人处世脱不开关系。

见到对方示好,他肯定不能驳人面子,嘴里同样说着场面话,内容不外乎有事寻他就成,邻里之间合该守望相助之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