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却换了话题,意味深长地问她:“我又成你大哥了?不再是你的小山弟弟了吗?”
林织一愣,而后把手里的抹布扔到他身上,面色羞恼地说:“你怎么还没忘记这回事啊!”
陈韩山摇了摇头,神情似是有些惆怅,说:“那么可爱的你,叫我很难忘记啊!”
*
风风火火地忙了大半天,快到傍晚的时候店里才渐渐轻松起来。货架上空了好几层,陈韩山主动请缨,说要去把粮草补全。林织亲了他一口后,便让他去了,揉了揉酸硬的腰肢,坐在了身后的椅子上,环顾着四周。
难免会再次想起从前,他们那时候在上海学习、工作,有梦想在前方引路,有爱情在身后倚靠,他们像是这世上平凡又幸运的情侣,享受着当下、期待着未来。
他们约定,等存到一些积蓄之后就回到镇江,开一家小超市,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安逸生活。
只不过后来他们的计划因为要离婚生了变故,意外地没了一个孩子,他们也提前回了镇江。
林织看着不远处货架后面,忙碌着搬上搬下的他的身影,心生感慨,差一点,他们就要分道扬镳了。
超市门口响起“欢迎光临”的提示音,拉回了林织的心绪,来的人是她以前的邻居张阿姨。
只见她拖着一个绿色的帆布车进了店里,上面印着一个巨大的某洗衣粉的品牌 logo。
“小林下午好啊!”
“张阿姨,您自己出来逛街啊?”
张阿姨抬手理了理她新烫的泡面卷发,手上的金戒指闪着光,声音爽朗:“我今天来女儿家里过中秋,就趁着晚饭前出来买点水果。半路上我外孙女说家里的搓澡巾坏了,让我买一条带回去,你这里有的吧?”
林织笑着指向靠里侧的一排货架,说:“那边就有,您去挑一条。”
“行!”
从前两家人关系很好,张阿姨是个性格直爽外向的热心肠,一路见证了她的出生、上学到结婚。林织小时候经常跑去她家里玩,后来虽然离开了家,但每次回来见到,还保留着一份亲切感。
“张阿姨,这个搓澡巾就拿回去用吧,当我送您的。”
“那怎么行,搞得像我专门来要的一样!再说,你不要做生意赚前的啊?”她把搓澡巾推到林织面前,语气不容商量。
林织从柜台旁拿了一盒糖,说:“这是给孩子的,您就不要拒绝我了吧?”
张阿姨笑眯眯地说:“你这孩子就是太懂事!那我这个先收下了,回头把小姑娘带过来叫叫人。”
“好呀!”
“小林啊,我听你妈讲,前阵子你和小陈闹离婚了?”
林织按着收银键盘的手一顿,然后笑着说:“嗯,现在没事了。”
“没事就好!现在的人都太浮躁,把结婚离婚搞得像买个东西一样简单,就不怕以后后悔蛮?”
林织也曾想过这个问题,但一直没能得出准确的定论。只是在她和陈韩山正式去民政局之前的那几天,她的心里总是慌乱不安的。
她那时候自我安慰式地将这种情绪归为生活状态发生重大变化前的正常焦虑,拒绝承认心里有任何不舍。
毕竟,谁能保证成年人的每一次选择,都不会伴随着后悔呢?
张阿姨走后,林织站在原地许久,直到肩膀被搂住,转头才发现陈韩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站在了她身边。
“还好吗?”
林织搂住他的腰,声音闷闷地说:“还好没有和你分开。”
超市的门再次被打开,走进来一群穿着蓝白校服的高中生,有男有女,朝气蓬勃。
高中生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群体之一,即便每天都被学业和考试折磨得体无完肤,但至少还有一个目标立在前方,等着他们去拥抱。
结账的时候,他们几个纷纷看向林织,被她捉住眼神后,又立刻侧开目光。
林织笑了笑,问:“学习压力大吗?”
“大呀!”他们热情地、叽叽喳喳地回答林织的问题,倒是让她有些惊讶,“老师说高三了,都别想着偷懒,所以我们暑假就回来上课了。”
“高三是要辛苦一些的,加油啊!”
“谢谢姐姐,就是今年的天气太热了,都九月了,还跟暑假一个样,走两步就一身汗。”
“心静自然凉,再说,班里不是有空调吗?”
“姐姐,你怎么和我们老班说的话都一模一样啊?”
林织把他们买的东西装进口袋,然后道:“毕竟我是过来人啊!”
“什么过来人?”陈韩山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打断了他们的交谈。他刚刚又搬了几箱货,前胸后背的衣服都湿了,额前的短发也沾了汗。
林织自然地抽了一张面纸,帮他擦去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