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音被他这样弄的痒痒的,想抽回手。
但男人力气大的惊人,还能一边捏她的手,一边一本正经跟姜母说自己这几年的安排。
现在房子买了,姜母知道自家闺女不会委屈住弄堂。
但小两口过日子不是只有房子就可以啊。
他们还有嘟嘟胖胖两个孩子要养,还要赵奶奶这位老年人要赡养。
不仅如此。
他们以前在清河县的生活可以用物质富足来形容了。
总不能来了沪市后,生活水准大幅度下降吧。
虽然说有情饮水饱。
但物质富足是一切的基础啊。
“第一个月会把精力更多放在学校和家里,熟悉学校的节奏后,就会将更多的时间精力安排在机械厂那边。”
姜母见赵寅对未来有很清晰和规划和打算,欣慰点头:“你们现在年轻,精力好,但也要注意身体,千万别把自己累着了。”
说完又看了眼都当妈了还要赵寅给她剔鱼刺的姜音,姜母:“......你也别太惯着小音了。”
之前去清河县那两回还没有很直观的感受。
最近这段时间,姜母才发现......自家女儿女婿的相处竟然是这样的。
姜音在家里除了偶尔做点红枣糕、鸡蛋糕这些甜品外,都快十指不沾阳春水了。
这还不算什么,有一次他们赶时间,鞋子都是赵寅蹲下来帮她穿好、帮她系鞋带。
姜母觉得自己老了。
年轻夫妻的相处细节......
姜音耳根发热,趁机把自己的手抽回来,“妈,我都这么大了。”
姜母:“......是啊,你也知道你这么大了。”
赵寅笑了下,“顺手就做了,小音平时要上学,还要带两个孩子,比我辛苦多了。”
这话说的不错。
女人带孩子的苦,多少男人都不知道。
姜母都觉得自己矛盾的不行。
一边吧,觉得赵寅对自家闺女太好,一边吧,又欣慰赵寅这样体贴自家闺女。
算了。
姜母喝了口茶,小两口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看着来吧。
她是长辈,也是他们这个小家的外人。
人赵寅的奶奶不也没说什么吗,甚至某些事情比赵寅还宠姜音。
第243章 搬新家
这一个星期,姜音和赵寅简直忙到飞起。
姜父姜母都要上班,赵奶奶年纪大了,装修不能无安全指望家里的长辈,赵寅姜音也经常要过去盯着。
刚开学,学校的事情也忙。
特别是姜音从赵寅那里知道学校广播站每年都会招人后,也主动去学校广播站那看了看。
这时候学生干部的履行含金量比几十年后高多了。
要是能进五角场大学广播站,姜音未来工作分配时留在沪市、直接进沪市广播站的几率大很多。
本身条件好,还有四年的播音员从业经验。
姜音进入五角场大学广播不要太轻松。
能够重新开始播音姜音当然高兴,但累也是肯定的。
虽然赵寅打算一个月后再去机械厂。
但那边也有些手续要办。
所以这段时间,两口子真是忙到不行,赵奶奶看的心疼。
每天都给两人炖个鸡蛋。
这大城市真不是一般人来的啊。
好在房子总算翻修好了。
家里有两个孩子还有老人,姜音他们等房子透了半个月的气味,也正好租的房子到期后,才和一起搬进去。
搬家这天,姜父姜母都不上班,一起来帮他们搬家。
新家离姜父他们家和学校都不远。
找家具厂的老板借了个板车,一起把家里的东西拉到新家那边。
后面这几天姜父姜母白天都忙,只有晚上过来帮忙打扫一下。
白天这还是第一次来。
也是第一次看到翻修好的小洋楼。
等看到时,老两口都惊呆了。
这也太漂亮了!
赵奶奶看着院子里的花,还有这楼上楼下的房间,咂舌:“我咋感觉自己一把年纪了还当上地主婆了呢。”
说完都把自己吓了一跳,赶紧呸呸呸:“我可是地地道道的贫农!”
姜音笑了下,“就简简单单翻修了一下,还是屋子本身好看。”
大约是民国时期修建的小洋楼,屋子外观的设计和室内设计保留了欧式风格。
家里的灯呀、地板呀什么都好的,很漂亮的棕红色木质地板。
只是被熏的黑乎乎的,家里的家具什么都被搬的一干二净,所以才看着很不起眼。
姜音他们翻修的时候也没做什么,就是在外墙又上了一层灰棕色的材料。
家里地板反反复复清扫了好几遍。
内墙没有刷现在最流行的白色的涂料,还是偏黄米黄色。
不开灯时,屋子显得没有那么敞亮。
但好在屋子采光好,窗帘拉开,推开窗户,外边的阳光照进来,显得格外温柔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