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
赵奶奶给忘了。
她赶紧放下筷子,“你们先吃,我去扫个雪。”
说是扫雪,但拿的事铲子。
这么深的雪,用扫把哪扫的动啊。
“我来扫。”
“别别别,你赶紧吃。”
赵奶奶拿着铲子就出去了。
其他家里也有人要去考试的看到赵奶奶在铲雪,也纷纷拿着自家的撮箕扫把铲子出来。
一起齐心协力清理了一条道路出来。
“扫是扫干净了,但这雪还在下啊,地上也是湿的。”
黄主任媳妇在上面看到后,从家里拿了一个草垫子出来,“把这玩意铺上。”
铺上草后,就能走了。
姜音考的是文科,赵寅考的是理科。
但今天上午都是考语文。
两人清点了一下自己包里的东西,准考证,笔,草稿纸,手纸,还有一双备用的鞋。
东西没有遗漏,就要出门了。
“路上慢点啊。”
赵奶奶看着两人离开的背影,不知道为啥,眼眶突然有点热。
黄主任也是。
他现在还没去上班,就在楼上看着他们离开。
他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啊,真是赶上了好时候。
当然,自己也有冲劲。
要是赵寅考上了大学......黄主任长叹一声,前途不可限量。
“还看呢,舍不得啊?”
黄主任媳妇回来看到自己男人一直站在走廊外看,打趣他:“也不怕冷。”
“是舍不得啊。”
黄主任真愁啊,赵寅是他们厂不可多得的技术性人才。
有技术,聪明,性子还沉稳!
要是他走了,他们单位要再从哪里弄一个这样的人才过来。
“舍不得你就让他别走了。”
“哈哈哈,说什么话呢。”
这一次高考虽然说什么都不看,只要考上了就能去上学。
但是政审、体检、录取通知书等等,只要人没到大学,就有操作的空间。
只要想整一个人,很简单。
不过黄主任不愿意。
虽然最初自己跟赵寅交好,是为了赵寅背后地关系。
但这几年共事下来,感情也有了,他是真喜欢着年轻人。
知道他考了沪市的大学。
黄主任心想,到时候可以给他写一个推荐信,学习之余他也能去沪市机械厂工作。
赚点外快、攒点经验、多点人脉不是?
————
去考试的路上雪越下越大,等他们走到考场外时,两人的帽子上都积累了一层薄薄的雪了。
没有到点,考场的门没有开,所以人都在外面等着。
“冷吗?”
姜音哈了口气,鼻尖红红的,“不冷。”
说话时还有白雾。
不过比起其他人,他们两人真的还算好的了。
好多人就穿了一件单薄的棉袄,围巾帽子手套都没有。
保暖全靠抖。
这么多人中,有一个人格外不同,姜音一下子就注意到她。
十分瘦弱的女生,穿的衣服都鼓成被子了,风一吹衣服也跟着跑。
但她手和脸仍冻到紫红。
这棉袄这么不保暖吗。
而且还跟着风到处跑。
赵寅注意到姜音的视线,看了过去,解释说:“衣服里面不是棉花,是芦花,看着厚,但轻飘飘的,不保暖。”
姜音瞪大眼,什么?
是芦花?!
芦花怎么可能保暖啊。
第215章 正式开考
在外面干等无聊,赵寅便跟她解释。
这时候的布贵,棉花更贵。
小孩的棉衣基本都是用大人的旧棉衣改的。
这棉衣越洗越薄,越改越小。
到了最后,家里可能就只剩一件棉衣了。
其他人没有棉衣怎么办呢,就往衣服里面塞芦花。
芦花不要钱啊,农村到处都是。
但是那玩意也不保暖。
而且很轻,会跟着风跑。
吹着吹着衣服就被吹开了。
那要怎么办呢,就在衣服里面装石头。
这样衣服重了,就不会到处跑了。
姜音听完后,久久不能回神。
她一直以为三河湾公社就很穷了,但赵寅现在告诉她,三河湾公社其实算比较富庶的公社了。
虽然吃的比较差,但是能吃饱肚子,没有人饿死。
好多地方,穷到野菜糊糊都没有吃的。
穷到卖女儿,吃孩子。
冬天没有御寒的衣服,就躺在床上,躺一整个冬天。
等到了春天,才知道身上都生了褥疮。
而这样的地方,很多很多。
那个女孩子身上的穿的芦花棉衣。
家里条件肯定很一般,或者家里人口多,棉衣都穿不过来。
在这样的条件下,她都能坚持来考试。
真的很厉害。
姜音垂下眼,“希望她能考上吧。”
一定要考上,才能改变命运,穿上保暖的棉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