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昭自己日日在试验田晃荡,沿路经常看到些不熟悉的生面孔。所以他其实知道,青州各地的百姓都来过试验田看新粮。从小苗苗到成熟结果,来的人或许不是同一批,但从没有间断过。
试验田有专人看守,尤其是青州军新驻地落成之后,更是非常有责任感的把试验田也纳入了他们的守卫区域。来看新粮的人不一定能靠近试验田,但是哪怕是远远的看上一眼,他们也乐此不疲。这里是他们未来的希望。
现在试验已成,是该让青州百姓一起来分享这丰收的喜悦了。毕竟,这试验本身的出发点就是为了青州的百姓。
第二天,盛昭先是去了一趟州府,让州府的文书出了告示,张贴出去。让当天有空闲的人,想来的都来。又让学堂酌情给学生们放假,想去的都可以去。现在青州州府出告示都有标配了,一张告示底下至少有一个识文断字的人负责讲解。州府的人手不够,就征集志愿者。总之务必做到宣传到位,不能错过任何一个人,连家里的猫猫狗狗都不能漏掉一只。
城里的人现在已经被培养出来了,州府一出告示,就知道有大事情了。所以盛昭对这些人不担心。他觉得棘手的是偏远地方的百姓。不过盛昭很快就想通了,试验田就那么大,也不可能真的整个青州城的百姓都来。地方有限,招待不住啊。
所以,盛昭选择折中方案。告示还是照样贴,偏远地方的百姓就不强求了,让他们的地方官代表出席。不仅是为了让他们看看实物,也是为了后续的新粮推广种植做个铺垫。
等到人员的通知都安排下去了,盛昭转头又跑了一趟青州军新驻地。有观众,还得有维护秩序的守卫不是。到时候那么多人,总不能把人家叫来了又随便丢在一旁,总得需要人安排引导。
除此之外,盛昭也有点别的顾虑。事关新粮大事,虽然大多数青州百姓都是盼着新粮好的,但难保到时候会不会出现那么几个搞破坏的。就当他多想了些,但防患于未然总是没错的。
青州军驻地现在就是盛昭的第二个老巢,他的请求又如此合情合理,很容易就得到了应允。几位将领表示到时候兵士管够,一定可着好的给他送过来。盛昭对大方的兵士们感激非常,免费送了他们一顿拳脚相加的陪练之后,神清气爽的回去找凌首辅复命去了。
新粮验收的当天,青州军的志愿者支援队天还擦黑就已经在试验田周边就位了。凌首辅和盛昭来得也早,天色刚明,他们就抵达了现场。盛昭本来觉得他们已经来的够早了,结果他们到的时候,前两天接到告示的百姓都已经来得差不多了。连人家住得远的人都比他们来得早。都已经在青州军的统筹下翘首以盼了。
盛昭只能庆幸,好在刚才自己只是在心里默默自我表扬,不然真是大事未成脸先丢,想想就让人社死。
有青州军镇场,百姓纵然激动但也没有出格,场面还算平和。凌首辅知道这时候说什么大家都没心思听,所以连场面话都省了,直接让人现场开始收割。
割水稻,掰玉米,拔花生,挖土豆,掘地瓜……,一块块种着不同农作物的试验田呈现出一致的繁忙丰收的盛景。
然后,偌大一片天地,竟只余下农具收割粮食的声音。那么多人,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出声,只眼也不眨的盯着农田里的收成。
收割的时间持续了多久,这样的安静就持续了多久。没有人催促,更没有人离开。直到所有收割完成,凌首辅当场让人进行清点。这下子百姓们的目光更是盯死在上面挪不开了。
“如你们所见,新粮计划比我们设想的更为成功。来年开春,州府会给你们发放各种粮种,到明年的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有这样的丰收。”凌首辅直到此时才出言道出之后的种种安排。
不仅如此,凌首辅更是一字一句的告诉他们,我们用了多大的农田,种了多少的秧苗,活了多少的秧苗,收成了多少的粮食,这些粮食可以让多少人多少天不饿肚子。一个个清晰的数据,让围观的百姓前所未有的明白了所谓丰收,是什么样的概念。
“等到新粮开种的时候,州府会派人到各个地方集中给你们授课。不同的粮食要如何种植如何养护,到时候都会一一教给你们。”凌首辅环视一圈在场的百姓,掷地有声。
盛昭想,凌首辅的这番话,听在百姓的耳朵里,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如听仙乐耳暂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