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随着陛下的表态,朝野上下皆起争议,诸公认为休夫一事不可取。
就连公主再嫁,也都是和离或夫死后再论,连她们都尚且不敢越这个雷池,冯氏又凭什么?
这其中反应最激烈的,又是冯家人。杨小满就不明白了,这一家人是不把女儿坑死不罢休吗?
其实站在冯家人的角度看,他们反对冯遥休夫也很有理由,既然郕王不打算断绝夫妻关系,那么冯遥乖乖做王妃不好吗?她享她的荣华富贵,冯家也能沾郡王妃的光。
可冯遥要是非要休夫,冯家丢了一个王妃的位子不说,冯遥的行为还给全族的女子抹黑,将来谁还敢娶冯氏女。
所以冯老爷和冯夫人坚决不许女儿妄动,冯夫人甚至把白绫都拿出来了,说冯遥要是敢休夫,她就吊死在女儿面前。
若冯遥还顾念亲情,说不定真会被冯夫人拿捏住,但冯遥对这一家人看的是透透的,他们在乎的只有自己的利益,何曾有人真的关心过她?
冯夫人会一哭二闹三上吊,她冯遥也不是不会,只要冯夫人找她哭,她就跪到宫门外求爹爹娘亲给她条活路,只要冯家人不怕丢脸,她冯遥舍了一对膝盖陪他们玩。
恶人自然是欺软怕硬的,被冯遥这么一闹,冯夫人是不敢逼了,取而代之的是冯老爷联合叔伯一同上阵给冯遥说教。
除了冯老爷外,也有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太府卿等不少大臣指责冯遥小题大做、哗众取宠。
在他们看来,郕王这次虽然做的过分,但天底下哪个男人不好美色,打朝野上望去,有哪位同僚敢说自己家里干干净净只有一位发妻?
今日冯遥可以用这个缘由休了郕王,那来日哪位臣工纳个妾,是不是他家里的老妻也能闹休夫呢?
为了大家的权益,朝臣们极为抗拒宗正寺对此案的审理。
“我就不信了,还翻了天了!”杨小满觉得自己这段时间生的气,比她前半辈子加在一起都要多。难道袅袅就必须跟郕王这样恶心的人绑一辈子吗?
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这几□□堂上的议论方向也越来越恶意,已经有人把风向向冯遥不贤的方向吹了。
有一位程姓御史大夫公开上折,认为郕王固然有错,但冯氏未尽劝告之责,也应受罚。
这位程御史是出了名的老古板,他认定的道理九头牛都拉不回来,李裕锡每天听他吊书袋听的耳朵都嗡嗡疼。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杨小满急中生智,竟还真被她想出了一个损招。大家不是都这么关心郕王嘛,那就来操心操心郕王的后院好了。冯氏既然不贤,那就为郕王另选贤妇。
江大人叫嚣的这么厉害,不如把你闺女嫁给郕王?吴大人觉得郕王情有可原,想必不介意把亲妹妹嫁过去;还有王大人、孙大人、赵大人…..至于冯家,既然舍不得郡王妃的位子,就让冯玉娘顶替姐姐好了,冯夫人不是一直觉得小女儿比大女儿懂事嘛。
冯遥甘愿下堂,换诸位大臣家里的女眷上啊,贵妃亲自为郕王选妃,陛下亲赐圣旨成婚,一定不亏待了新王妃。
这些大臣嘴上虽然维护着郕王,可他们谁心里不知道郕王是扶不起的阿斗啊,连陛下都厌弃了这个弟弟,他们还把女儿或妹妹往火坑里推做什么。
大部分人都不敢叫嚣了,谁要是敢为郕王说话,说明你家对郕王很有好感,贵妃第二天就把他家的女眷叫进宫遴选。
一连叫进宫三家女眷,把郕王一正二侧三妃的位子都摆出来后,朝上安静了。除了程御史外,其余人都不敢有意见了。
而这位程御史是真的觉得牺牲一个女儿成全自己直言上谏的名声,这笔买卖很划得来。他表示自己的女儿,贵妃您随便挑,就算这样也阻止不了他抨击冯氏休夫。
这回轮到杨小满傻眼了,她就是吓唬吓唬人的,又不是真的要给混账郕王挑女人,她还怕害了别家姑娘呢。
程御史见贵妃没了下文,得意的连发三道奏折,请求陛下惩罚冯氏。
杨小满气得呕血,向李裕锡抱怨道:“他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天底下真有不顾儿女死活的人?”
李裕锡刚看完程御史的奏折,对杨小满说:“贵妃最好不要去试他,否则你会发现他就是这么狠心的爹。”
杨小满把手拍在案几上,手腕上的紫玉镯摇摇晃晃:“难道就拿他没有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