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三十分钟后,还是在上次见面的咖啡厅。”
“不行!”张硕突然提高音量,吓了林婕一哆嗦。
“怎么了?”
“去我单位附近吧,中央大街博展购物中心。”
林婕和张硕又约定了新的见面地点。时间不变,路程变远。林婕放下手机就准备出门了,却被林母拦在了卧室门口。
“谁的电话?听声音,是个男孩?”
林母平时耳背,一句话能打三次岔,这次耳朵倒是突然好使了。
“哦!公司的客户,要求见一面。”
林婕撒了谎,她是在循环里遇见张硕的。这事对父母解释起来又复杂了。经验之谈,能避讳就避讳。
林婕刚才的样子太可疑,客户而已,用得着偷着藏着跑到角落里去接听吗?
林母敏感,不太相信她的解释,又忍不住多问了一句:“你们要查什么?”
“嗯?!工作上的事!妈,让人家等不好,我再不走就真迟到了!”
林母知道拦不住,只能先放林婕走。
目送着林婕出门,林母越想越觉得奇怪,林婕和那个男人说话的语气和神情,根本就不像是客户,熟悉程度更像是……
林母摇了摇头,打断了继续胡思乱想的念头,她教育的女儿,这点信心还是有的,品质绝对不会出问题的。
准备去做午饭,一转头,看见老伴还像是个石像似的,坐在沙发上发呆。怕他身体出问题,连忙翻出血压计,备好药,“老林,先量量血压。”
林父一摆手制止了林母的行为,眼睛还聚在地面的一处死盯着。
林母知道老伴在想什么,安慰的话她说了无数遍,可要解开心结却只能靠他自己。
林父盯着地面看了多久,终于开口说话,还是那一句,林母听得耳朵都已经起了茧子。
“都是我的错,我不该带那本书回来的!”
--------------------
第24章
如果时间能倒流,回到二十二年前,林宇生说什么也不会贪恋那本奇书。
林宇生还记得那年林婕上小学,他也刚荣升为美学教授。校招研究生时,他遇到一位特别的学生。
那学生名字李成伟,考上研究生初试时已经三十七岁了,在一群二十几岁研究生新生中他算大龄,显得格格不入。
林宇生学校的研究生几乎不招大龄考生,大龄学生基本都成家立业了,家庭负担重,对学术的研究所能付出的精力,不如刚刚本科毕业的年轻人。
林宇生看过李成伟的初试成绩,他的英语分数很差,总分还是垫底的,将将过线。可两门专业课成绩几乎都是满分。
能考到这样分数的学生,在整个学院,十几年都出不了一个。
林宇生爱惜人才,通知李成伟复试,复试中他问了李成伟好几个复杂的问题,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让林宇生特别满意。
见过李成伟后,林宇生就放弃了总分分数靠前的学生,破格录取了李成伟。
李成伟入学后,成绩也是最好,写论文从不用操心。但他不爱说话,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在图书馆看书,找文献,很少与同学们交流。
当时林宇生带的组有六个学生,其中五个学生亲如一家人,进进出出都在一起,只把李成伟一个人甩了出来。
林宇生想也许是李成伟年龄大,与年轻人有代沟。见他每天都独来独往的,看着怪可怜的。
林宇生手头刚好有一个项目研究,就把李成伟带在身边做了助手。
也许是天生不爱说话,李成伟每天跟在林宇生身边,和他也说不了三句话。除了业务上的事要和同事合作,其余时间他都是一个人。
林宇生和李成伟闲聊时,也问过他以前的工作与家庭之类的事,可李成伟每次都能把话题拉回到工作上。林宇生只讨没趣,久而久之也不怎与他交流了。
接触的时间久了,林宇生发现李成伟在文物鉴定的领域上简直是个天才,尤其是古字画方面的。
古书画的的题材,构图,笔墨,主题等都颇有自己的建树,尤其对清代“四王画派”的研究,简直是融会贯通。
林宇生作为导师,也不得不承认,他的鉴定技术是远远不及李成伟的。
林宇生也从其他同行那里打探过李成伟,想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来路。
可业内人士对他这个名字都相当的陌生,没人知道李成伟在研究文物鉴定之前是做什么工作的。
林宇生带了李成伟一年多,其实早就没什么可教他的了。
可李成伟在外人面前却始终不显山不露水,对林宇生这个老师特别尊敬。经常在别的导师面前,装成什么也不懂的样子,像其他研究生一样恭敬谦虚地向林宇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