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怀安常来季宅, 自幼又跟关暮云很是相熟,两边接触下来, 一定是猜到了什么。
桃笙淡淡道:“我在秦县老家的时候,镇上有一个老爷爷,是整个家族当中最为长寿之人,九十多岁了还精神矍铄,声若洪钟,一顿饭能吃一盘子红烧肉配两碗米饭,谁见了都要赞一声老当益壮,你知道为什么吗?”
谢怀安有些听懵了,不知道桃笙说这些是什么意思,但是思想不由跟着对方来走:“为什么?”
桃笙道:“因为他从来不管别人家闲事。”
谢怀安笑了起来,狭长的桃花眼微微眯起,嘴角勾起好看的弧度,眼角眉梢都是温柔的笑意,桃笙恍惚一瞬间懂了灿若桃李,百般难描的感觉。
桃笙原本心头还有一点不快,此时看到谢怀安的笑颜,那点情绪瞬间烟消云散了。
难怪戏文中的君王总会被美色所迷,有这样的美色在跟前,被迷惑也是很寻常的事。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谢怀安笑着抬起手,似乎想像摸家中妹妹额发一样摸一摸桃笙的脑袋,但想到这位是别人的妹妹,哥哥还不是个善茬儿,终究还是缩回了手,“那我先回去了。等你兄长回来,帮我带个好。”
= =
太子听说了桃笙入太乐署的事情也很震惊,皇帝突然招有才之士入太乐署不是什么稀罕事,但这次进的人是楚王阵营季大人的妹妹,四舍五入也就是楚王的人。
太子心里烦躁,老大是个惯会卖乖讨巧的,这会儿也不知什么高人指点,竟然号准了父皇的脉,让父皇记起了他往日的好,又是恢复了他入宫请安,又是给他的人赏宅子赏位子。
太子对着东宫詹事霍大人说起此事,霍詹事不以为然,觉得楚王这些都是一些奇技淫巧,皇上只是一时新鲜,不定能看在眼里。
不过既然楚王这会儿起来了,殿下行事就该小心一些,皇帝喜欢楚王孝敬不可怕,可怕得是有目的地提起楚王了来,就是为了制衡殿下,那就说明太子殿下的很多行为已经让皇帝产生防备之心,值得警惕。
面对着太子越来越沉的脸色,霍詹事迅速结尾:“不过这件事情都已经发生了,朝中都在看您的态度,殿下要不要给那边一点反应?”
太子道:“这个自然。”
就算是父皇给老大脸面,他也不能任由皇帝这么给,毕竟如今朝中都在看东宫,他也要自己的体面。
宣政殿。
皇帝前几日跟太常寺卿讨论建设太乐署的事,对方回去撰写了一份报告交过来,其中提到如今太乐署虽然独立出来运行,但还是没有摆脱从前的工作模式,职位尚有多处空缺,人才引进不足。
报告当中还重点提到,人有五音五常,音声有自然之合【1】,故而“天人合一,阴阳相合”也很重要。
皇帝觉得有道理,并自行引申了一下,如果有此方面特别才华横溢的女子,可以引进。
从前太宗在位的时候,朝中也曾有过一个很厉害的女官,从前是太皇太后身边的一等宫女,后来入了尚服局参与冠服设计和编写《庆历大典》,最后君臣相宜,成了一段佳话。
除此之外,礼部和神乐观两个部门都有上书提过,从前太乐令卫先生的作曲风格一直没人继承,没了卫先生的太乐署就好像缺了一根柱子,还是顶梁柱的那种,只可惜卫先生这种致仕之后云游四海的人根本找不回来。
而洛桃笙正是卫先生的关门弟子,这就等于一下子解决了两件事情。
如此凑巧的事让皇帝心中愉悦,遂对着李盛和高镇二人感叹道,难道当真因为朕是天子,所以遇到诸事都能这般一顺百顺吗?
这种马屁最是容易拍的,只要努力应和就是了,两人都卖力应道:“皇上您说得极是。”
谁能拒绝做一个上天的宠儿呢?
皇帝因为这件事情很是开心,午膳时候都多吃了两碗饭。
皇帝用过午膳又歇过晌觉后,太子就来了宣政殿,说是给父皇请安。
太子本来就是带着目的来了,同皇帝闲聊几句之后,便说起自己听说父皇新任了太乐署掌乐之事,可这洛氏原只是个白丁,就因为在音律上有几分能力,就一跃而成了太乐署八品衔,是不是有一些突兀。
皇帝觉得太子这话简直前后矛盾,不管他心中想得如何,但表达出来的不满的点在于“因为有能力就成了八品”,可以理解为有能力不能当官,尸位素餐才可以。
再说了如今太乐署最低的官阶就是八品,总不能让如此有才的女先生去做普通乐工,和教坊司宫人相提并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