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笙是在鸿升路上遇上沈樾的。
今天是上巳节,是京中最热闹的节日之一,周遭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桃笙今日休沐,想着表哥不在家中,闲来无事,便去琴行姨母那边看看,有没有需要帮衬的事情。
然后就遇上了这个曾经的便宜兄长沈樾。
对方看起来非常疲惫,是那种年纪轻轻就累到了骨子里的疲态。
近几年来连番过来家中轰炸,要求她上族谱和提各种要求的组团队伍当中都没有沈樾。
算起来,桃笙上次见他好像还是三四年前的事情。
桃笙思考之间,沈裕走了过来,率先开口道:“从前发生过的那些事情……我很抱歉。”
桃笙怔了一下。
沈樾沉声道:“这声抱歉是我们欠了你的,我代我自己和家里人,跟你说声对不起。”
沈樾可能也是怕招她烦,说完这话后便转身离开了。
对于沈家的道歉,桃笙已经不在意。他们如今已经不能算是她生命当中的人,不管后悔也好,道歉也也罢,都对她的生活没有一丝一毫的影响。
只是今日遇上沈樾的事情给了她一个提醒。
她现在不排斥跟楚洵的亲事,很大的一个动力就是看中了他们家家风不错,表哥日后的养老可以指望得上。
平心而论,如果她和楚洵走到一起,将来再楚洵和季晏明可能发生冲突的时候,她也许会有更加向着季晏明的举动。
当初沈樾就是娶亲之后,不论妻子和沈若锦之间有什么争执,孰对孰错,都会站在沈若锦这个假妹妹身边,忽视自己的妻子,而桃笙从前一向很是鄙夷沈樾的这种行为。
桃笙一直很是排斥成为沈樾那样的人,可人的心生来就是偏的,她也不能保证自己日后不会有类似的行为出现。
这个问题还是早说早好,桃笙决定跟楚洵谈一谈。
想到这里,桃笙便不再继续前往琴行,而是转身准备去楚家。
正当此时,家中门房小厮一路跑了过来,在她身边停下,大喘着粗气道:“这么一会儿功夫,姑娘就跑得这样的远,可当真是让小的好找。”
桃笙好奇道:“你来找我做什么?难道是家中出了什么事?”
那小厮道:“方才宫里来了人,说陛下宣姑娘去宫里说话,姑娘还是先回去吧。”
今日是国家法定节假日,众多官员大臣都在休沐,皇上都不上朝了,却在这会儿突然宣她过去,大概当真是有什么事。
桃笙顾不上去找楚洵说话,先去宫中看皇帝有何指示。
等她抵达宣政殿后,才发现今日鸿胪寺卿赵大人,兵部尚书魏大人和桓王三人都在。
桃笙对于这个阵容组合感觉非常奇怪,感觉职责跟自己丝毫不搭边。
但还是上前来给皇帝行礼:“微臣给陛下请安。”
皇帝道了“免礼”,有给几人赐座,开始交待今日传召他们过来的目的。
北境几个国家纷争不断,代国和凌国不堪其扰,想要成为大周属国,接受大周的领导和分封,纳贡朝拜,以求获得大周庇佑。
这是大周建国以来第一次接到北境国家投诚,有着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桃笙也看得出,皇帝对于这两个国家的请旨很是兴奋。
这是他作为帝王执政期间可以载入史册的成就,不仅能够提升朝中士气和国家凝聚力,还可以被列入史书让后人知晓其功绩,也难怪皇帝如此重视,对待此事可谓慎之又慎。
其一是要证明这两个国家想要投诚的真实性,防止出现诸如假投降后叛变打脸一类的情况,到时候失了面子,很难收场。
第二是要因地制宜制定相关规则,讲好条件,利于日后梁国的往来、通商和纳贡等事宜,也可作为日后其他国家的投诚时的参考。
上次桓王带队出使凌国非常有功劳,将一场战争消弭于无形,皇帝很是看好他,这次还是想让他带队出使,并给了他挑选副使的权利。
桓王特别的看好桃笙,对着皇帝说了好些她去凌国时的英勇表现,极力推荐桃笙成为这次出使北境的副使。
皇帝心中默默盘算了一下,桃笙现在是正五品的大周官员,作为副使品级合适不说,还有多次忽悠李国主的经验,一听就是可以胜任此事的,没什么问题。
就决定是她了。
皇帝带着几人简单开了个小会,叮嘱桓王和桃笙做好准备,尽快出发,鸿胪寺和兵部的各类保障也要跟上,打好配合,以求圆满完成任务。
从宣政殿出来之后,桓王看桃笙情绪似乎有些不高,也有可能是消息来得太突然没回过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