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即便皇帝调动了直隶的驻军,楚王那边也不到四万的兵马,而他们还有三万人,又占据京城有先天优势优势,不论怎么看都不会输。
自己的人没有传来消息,外面的人却又有消息传来。
楚王的卫队出现在了城门,说是楚王殿下病重,眼看着不好,想要进城置办丧仪。
太子刚刚散布出去楚王要谋逆的消息,结果对方够狠,直接就说楚王人没了。
这样一来,东宫的理由反而就站不住脚了。
第一支派出去的先锋军一直没有回来,太子难免有些没了底气,和属下商议论证过后,还是决定暂且不开城门。
城门外等待进京的楚王卫队愤怒了,认为太子这样对待自己的亲生大哥,实在太过有失水准。
太子一开始是打算利用楚王造反造势,结果对方现在直接说楚王没了,而不让他们进城的自己反而显得冷心冷肺,不顾兄弟情谊了。
太子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人家打着旗号说谁谁谁造反,清君侧削番什么的起事都很容易,怎么就他这么背运。
他登上城楼,看到下面将士们一片素衣白幡,都要求进城为楚王治丧。
太子突然有了一种脑袋空空,浑身无力的感觉。
他定了定神,还是对着身边将领坚持道:“楚王诡计多端,素性奸猾,难免有诈,开城门之事还是谨慎些好。”
城中百姓听了太子这话之后越发的议论纷纷。
这些人从前都说楚王殿下谋反,不让他们进城也就算了,可现在人家楚王人都没了,死者为大,也没干出来什么谋逆造反的实质性的事情来,为什么不让人家进城发丧?
就这样,太子和楚王对峙了两日未果,接着外头又传来了消息,说皇上担心儿子,从承德回来了,来送楚王最后一程,要求太子开门。
太子之前阻拦楚王进城,虽然也是有违道义,但他毕竟是太子,是储君,楚王只是个普通皇子,按规矩也不是不能讲过去。
可如今一力阻拦皇帝进城,那就是大不敬了,是要被问罪的。
皇帝也亮明身份说自己回来了,就表示对方准备开始打明牌。
太子心里有些犯怵,虽然也知道城中有三万兵力,自己不会输,但还是咬牙说皇帝是假的,拒绝开城门。
事情闹到这里,是个人就觉察出了其中的不对。
太子这边自己培养的军队还算忠心耿耿,但是城中的将士们却并不是铁板一块,能够心甘情愿选择堵上身家性命跟着太子。
兵部几个保皇派浑水摸鱼,趁着城门换防之时开了城门,接下来就是就是一场混战……
桃笙待在直隶也听了关于京城战事的好些传言,但是真正了解其中全过程,还是在事发半个月之后,俞大人从京城回来,跟她说起了这件事情。
如今事情已经尘埃落定,刑部和大理寺开始对事件中的叛党进行肃清。
而季晏明因为出使得力和护卫有功,晋升为正五品刑部郎中。
虽然五品职位在京城不算多么能拿得出手的官员,但季晏明深得皇帝和楚王信任,又是皇帝特意安插进刑部的人员,刑部尚书魏大人心中有数,索性就将他安排进了核心的工作组,成了处理这次特殊事件的一线人员。
睿王失了先手,楚王也正式登上舞台。季晏明水涨船高,而在这种特殊时期,看一个人得不得皇帝和上级信任,就是看他忙不忙了。
说到这里,俞大人对着桃笙总结道:“季大人这段日子一直吃住都在刑部,忙得实在脱不开身,出京的事情更是想都别想,所以也只能特意委托我送洛大人回去,还请洛大人见谅。”
桃笙不在乎这些细节,更不会因为这些事情怪于他。
只要季晏明一切安好,对她来说就已经比什么都好。
如此一来,回京的事情也就定了下来。
桃笙对着俞大人行了个礼:“多谢大人这些日子对我的照顾,日后若有什么事情能帮得您一二,大人只管告知桃笙便是。”
= =
季宅。
一连五日留宿刑部未归后,季晏明终于得空在就寝之前回到了家中。
苏宛和洛修已经带着两个孩子去睡了,苏嘉刚刚理账归来,看到季晏明后心头一喜:“你可终于回来了,再不回来我都当你不是去刑部审案子的,倒像是犯了事情去里面出不来了。”
季晏明无奈地看了苏嘉一眼:“儿子在外忙得都是公务,母亲莫要乱说。”
“我知道你忙,前几日你回来倒头便睡,我也从未问过你什么。”苏嘉道,“不过既然你今日回来得早,那我也就少不得问你一句,小笙现在如何了,究竟什么时候能回来?你那里可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