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现在不定站在你这边,但如果你日后出事,我会替你求情,再不济会努力保全你的妻儿。
面对太子求站队的心思,洛铭大概是京城中第一个拒绝之后又给太子如此承诺的官员,况且放眼整个京城,也只有他们洛家有这个能耐,可以给太子这个保证。
所以有了洛铭这句话后,就算这会儿他们不站队,东宫也不会为难他们洛家。
稳住太子之后,还有一事需要解决。
洛太师想了想,道:“既然外面都有了楚王要谋逆的风声,你想办法找个可靠的人出门报信吧。”
“您这还是要站在陛下这边?”洛铭颇有些担心地看向父亲,“可您也该知道,太子如今占尽优势。”
“你入阁晚,有些事可能知晓不多,桓王和太子之间的事情可曾听说?”
“儿子未曾听说过。”洛铭道,“还请父亲明示。”
“当年经历了八王之乱后,皇上便将调查叛党一事交给了太子。当年还不是太子的三皇子贪功,把桓王也算进去,后来还是皇上明察秋毫,又派了祁王多番调查之后,才还了桓王清白。只是后来这事就成了京中禁忌,甚少有人再提。”
桓王因为这事差点就家破人亡,人头不保,跟东宫的梁子也算是结下了。
“难道这件事情桓王也曾牵扯其中?”洛铭还是有些不理解父亲的意思。
洛太师又问道:“你可知如今楚王手里最得意的人是谁?”
“自然是季状元。”
“那如今季晏明又跟着谁?”
话说到这里,洛铭就明白了。
虽然大家默认桓王和季晏明出使凌国,归期不定,但算算时间,他们出使时候的确已经不短,总有要回来的时候。
楚王能依仗的人只有季晏明,所以一定会第一时间找季晏明送信。
季晏明支持楚王,桓王厌恶太子,而他们现在手里有三万大军,再加上直隶那三万……
洛铭点了点头:“儿子这就去安排。”
= =
季晏明和桓王去找直隶总督商议出兵之事,桃笙则先行一步回到了营地。
失踪数日的桃笙突然出现,楚王见到之后惊喜不已。
他在应付太子的同时,前后派出了不止一支人马去找桃笙,但桃笙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一直没有消息。
楚王见了桃笙,先说起最关键的地方:“小笙你知道吗?当初你本就不该在六弟那里,是翰林院侍奉的人弄错了名单,你原本是该同我们一路的。”
桃笙从睿王那里离开后,其实也不是没有担心过,私自脱队会不会被皇上和上级责怪的事。
结果现在楚王告诉她,当初的名单从一开始就是错的,她原就不是睿王那一队的人,按理说也不该承担脱队行为带来的后果,的确是再好不过的消息。
经历了这些事情之后,桃笙已经不相信这世界上会有这样多的巧合,只是眼下还也是查这些事情的时候,等到皇帝回了京中,拿下太子彻查此事,这些私下乱做手脚之人想来一个都逃不了。
桃笙想起之前,苏成用花瓶砸睿王的那一下还蛮重的,也不知道他现在如何了,有没有救过来,遂对着楚王问道:“殿下这里有没有睿王的消息?”
“听说是遇袭了,被外面歹人所伤,还是个魁梧大汉。”楚王回忆道,“前些日子据说病好了一些,这两日又传来消息说病得快死了。”
楚王妃联想起这些日子的消息,对桃笙心有余悸道:“听说你也跟着遭了殃,差点被歹人所害,如今可还好?”
“我一切都好,王妃放心。”桃笙道。
她的确是差点被歹人所害。
只是这个歹人不是袭击睿王的人,而是睿王本人。
“我只是流落到了凌国一段时日,这次也是跟着表哥回来的。”
通过楚王和楚王妃透露的消息来看,首先,睿王没有说出当晚发生的事情,其次,睿王这次大概很不好,没准要挂掉。
事情发展大大超出了预期,桃笙悄悄松了口气。
“咱们也别在外面站着了,回帐子里坐下来喝口茶细说。”
楚王话音刚落,就见到一侍卫打扮的人走了过来,给楚王低低留下一句“京中已有风向,说是楚王意欲挟持陛下谋反,殿下早作打算”,而后飞奔离去。
虽然来人并未禀明身份,但是桃笙对这人很是熟悉,几乎一眼就认出了来。
此人以前是洛昕私宅里的一个花匠,她从前在那边侍疾时候跟他打过多次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