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在桓王的坚持之下, 凌国备好的近身伺候的宫人都被退了回去。
桓王强势, 凌国自己的筹谋又见不得光,且关键点也不在使团之上, 无需从他们身上探听太多消息,李国主接到下属奏报之后, 便同意将侍奉的人都撤出了安全线之外。
现如今天色已晚, 即便已经通知了管事挑婢女回来,也需要一个过程。
桃笙倒是不介意自己动手做一些事, 前世都是这么过来的,也习惯了。
而在衙门上班时候,有些官员也会带随从照顾自己衣食起居,可那地方毕竟还是男子居多,带婢女多有不便,桃笙从来没有带过,大多数事情都是由自己动手来做。
好在一早有人送来了热水,而余下的事情都难不倒桃笙。
此处秋水居虽然也有自己的地方特色,但房间的构造布局总体而言跟大周很是相似,桃笙住着倒也习惯。
季晏明离开后,桃笙沐浴更衣,然后沉沉睡去。
第二日一早,桃笙神清气爽地起床,出了寝室就见到一个年轻婢女正在打扫房间。
这婢女看起来年纪很小,只有十三四岁的样子,手脚却十分利落,此时见到桃笙起床,放下擦拭了一半的花瓶过来请安。
“奴婢青兰,是奉了季副使的命令过来侍奉姑娘的。昨晚季副使好送了粥点和小菜过来,您那时睡得正香,他就没让奴婢叫醒您。”
原来是季晏明选了送来的人。
桃笙心中瞬时放心不少。
“姑娘昨晚没来得及用膳就歇下了,想来这会儿也饿了吧?几位大人都在霁月殿用早膳,奴婢先伺候姑娘梳妆,一会儿带您过去。”
= =
霁月殿距离秋水居并不算远,桃笙随着青兰走了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便已抵达。
桃笙即将进殿之时,就见得青兰往后退了几步,并没有想要跟着进来的意思。
桃笙也知道,青兰的处境并不算好。
这次让她过来伺候自己并不算是什么好活,这会儿伺候好了,凌国背后的主子未必给她记功;若是伺候不好,起了有什么歪心思……季晏明和桓王都不算什么良善之人,也不会放过她。
青兰也是个聪明人,遇到事情先离得远远的,把自己给摘出来,到时那边主子问起话来,就说自己没能进入核心层,什么都不知道,而在大周这边又可以避免了窥探嫌疑,的确是十分合适的一步棋。
桓王三人借着吃早膳的功夫开晨会,主题还是商议凌、代两国在边境蠢蠢欲动的事情要如何解决。
傅安的要求是防线不能丢,京中夺嫡也好,党争也罢,都是内部的事情,如果战事一旦起来,尤其是在大周的地盘上打起来,惨得是边关的万千百姓。
桓王则觉得大周是天朝上国,就应该给这些边境小国以迎头痛击,让他们知道大周的能耐,日后不再起找麻烦的心思。
两人阐述完毕观点,就到了季晏明出谋划策的阶段。
季晏明的观点是,京城那边的太子离得太远了,别说他们现在远在凌国,就算是在京城当中,也不可能左右东宫的想法。
如今皇帝那边也是杳无音讯,他们不能判断皇帝的计划顺不顺利,但好处是他们人在这里,有着先天优势,还是应该先发制人,主动出击,为解决此事提供一些助力。
桃笙听季晏明的意思,是要利用使团还在凌国的天然优势,单枪匹马地干上一票,从而为京中皇帝的动作赢得时间。
桃笙虽然看过原文,但在这件事情上也不能提供什么指导意见。
如今的世界已经和原文描述的情况存在着很大参差。
原文当中皇上因为楚王出事病了一场,并没有去承德避暑,而季晏明也还在翰林院中供职,并没有出现在前往凌国的使团当中,自然也没有成为六品副使。
当时大周和两国之间的确也起了一场战事,也正是这场战事将睿王推上了历史舞台,成了重量级的皇位候选人之一。
只是这场战事跟女主宅斗的主线没什么关系,几乎都是略写,而且按照原文时间线来说,这场战事大概在一年之后才爆发的,所以就连桃笙也没想到,两国竟然这么一早就开始筹谋。
季晏明的计划听起来就难度不小,使团这次出门没带多少人,对抗得却是整个凌国。
但桃笙还是选择相信季晏明的能力。
她想起昨日桓王的话,对着几人问道:“昨日王爷提及要找长公主套话的事是什么?需要我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