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笙全程目睹了皇帝对这两人态度之后,才发现皇帝对楚王是真正的喜欢。
也只有在面对着楚王的时候,皇帝眼角眉梢才透着真正的愉悦。
两人的争执有了定论之后,皇帝道了声乏,太子和睿王也就双双告辞离开了宣政殿。
两个儿子离开之后,皇帝又吩咐了桃笙弹一曲《清宁》来听。
这就是心里觉得累了的意思。
一曲《清宁》完毕,皇帝又对着桃笙突然提起,下个月出发去承德避暑的事情。
桃笙记得原文当中也曾有过这段,皇帝有意向想要前往承德避暑,因为楚王出事病倒了,所以最终并没有去。
原文当中的楚王郁郁不得志,日日借酒消愁,并于某日出门踏青之时不慎坠马,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而这会儿楚王还好端端的活蹦乱跳,每天上班积极整人下班组织唱曲说书,整个大周再没有比他更快乐的皇子,根本不存在郁郁寡欢的情况。
皇帝这会儿还没有病倒,所以出门避暑之事也提上了日程。
皇帝对着桃笙发出了邀请:“朕已让内廷司加了你的名字,你提前准备一下,到时随驾一同北上。”
楚王妃也曾跟桃笙透露过,这次跟着避暑的人很是不少。光是内廷司提供的名单就有长长一溜,除了太子监国之外,几个在京中还活得不错的皇子都要跟着去,楚王也在随行伴驾之列。
桃笙应了下来。
按照原文推算,很快就太子和皇帝摊牌的日子。
桃笙心中隐隐升起一种预感,这次北上避暑会发生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距离尘埃落定的日子也越来越近。
第72章 072
桃笙回到国子监后, 对国子监祭酒徐大人说了自己要随驾出门避暑之事。
徐大人拉着桃笙一阵难过,这几个修订教材的年轻官员里,他觉得就数桃笙的思维最为缜密, 思路也最为清晰,和他们从前修订教材的路子很不一样,他本来想着将这些工作方法推广到其他几个组里,没想到这会儿桃笙就要随皇帝北上。
既然是出门伴驾, 只要皇帝不回来, 桃笙也就不会回来了。
如果皇帝一高兴再去塞上转转,桃笙可能回来就要下半年了。
徐大人难免有些失落。
面对徐大人的夸奖,桃笙也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徐大人表扬的这些事情并非她的个人能耐,很多都是后世编写教材的思路,虽然有些太过超前的这会儿用不上, 但还有一些是可以融合使用, 而且有一定先进性的,都是几代人智慧积累的结晶。
很快家中几位长辈也听说了桃笙即将跟着皇帝北上之事。
苏嘉感叹这次实在不凑巧, 季晏明如今已经带着使团去了凌国,这会儿不能随行, 也自然不能在途中照顾桃笙了。
苏宛也道:“伴驾出门虽是好事, 但长途跋涉难免不易, 你一个女孩子出行在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洛修因为近来皇帝和楚王的优待心生亲近, 言语当中也对朝廷充满信心:“是皇上亲自发话让桃笙伴驾,还有楚王殿下的看顾, 难道还会有谁为难她不成?”
楚王殿下随行的确是很让人心安的事情, 桃笙也道:“楚王殿下人好,楚王妃也热心, 若到时当真有什么难题,再请他们帮忙便是。”
皇帝年纪大了,这几年身体并不算好,也开始越发的随心所欲起来。
原本定了要北上避暑的事情已是四月底时候,桃笙原以为最早也会在五月中旬出门,没想到皇帝动作这样迅速,刚进了五月就带着大部队浩浩荡荡离开了京城去,差点没给内廷司留出来准备的时间。
像桃笙这样年纪的官员基本都是骑马随行,只有几个官阶较高年纪较大的文臣才有坐车的资格。
但桃笙一个女孩子跟着骑马显然不现实,高镇就偷偷给桃笙出主意,让她蹭一下楚王妃的马车。
毕竟楚王是皇长子,楚王妃的马车就在嫔妃之后的第一位,距离皇上较近,传唤的时候也能快速前来。
桃笙要和自己乘坐同一辆车子前往承德,这对于楚王妃而言是一件再惊喜不过的事情。
此次北上路程不短,路上闲着也比较无聊,桃笙便选了几支新曲练手。
楚王妃也没想到,自己有一日也能享受皇帝的待遇,可以听桃笙的专属演奏,还能根据自己的喜好点歌,简直太值了。
听说桃笙的琴声能够帮文官清明神智,作出好的文章;也能帮着将让习武之人精神百倍,神功大成,说不定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