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成了国宝级机甲教练(191)

场上仍然在欢呼,迎接防单比赛的十名军校生。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申万还有浦灵,还有在交流赛上死死压住了卓霏“祝融”让她没办法出线的“奔月”于挟,以及著名的防单钉子山“玄武”朱雀。

星际习惯以机甲名称称呼军校生,只有在正式比赛的时候才会加上操作员的名字,这样做也是因为,在星际的传统观念里,机甲所发挥的作用是比军校生本人要大的。

而且机甲的命名本身也体现了这台机甲某方面的性能。

就比如这次的“奔月”和“玄武”。

“祝融和奔月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在之前结束的决赛第二轮上,我们星系的申万选手就是靠着扭转节奏的变体战术,将防御值拉满的祝融拉下的决赛领奖台,而作为浦灵积分赛对手的奔月,其实长期以来,都被视为和能够克制共工的祝融一样,是潮汐的克制类机甲。”

因为“奔月”的设计就是针对水系机甲完成的。

“同样,在星际比赛中奔月的操作员于挟也被公认为,是将针对战术发扬光大的代表性选手,他的奔月,意为吸引潮汐的引力,他对水系机甲的渗透战术,也被视为水系机甲的经典克制战术。”

不巧,申万的“潮汐”刚好就是大家熟悉的类水系机甲之一。

所谓的代表性选手,其实也和之前总是提到的种子选手有所不同。

在大型比赛中出现的种子选手,其实是指实力超群,可以被提拔作为下一代领军人物,接班继承人之类的称呼。

这样脱颖而出的种子选手固然让人惊喜,但是每年考核赛或是联赛,都有几个像是林晗浦灵这样或是半道或是一开场就惊掉众人眼球的黑马,代表选手却是不可多得的。

“代表性”这三个字就意味着他们不仅是在同批的军校生里面,将技术运用的炉火纯青的那一类,更意味着,他们再这样继续发展下去,将不仅仅成为同批,而很有可能成为这一个兵种的领军人物。

这意味着于挟在整个防单里的地位都是不同的。

这和他独特的战术有关系:于挟的渗透战术太妙了。

在攻单里单兵因为独特风格被视为代表人物比较少见,在防单中却屡见不鲜。这也是正常的。

因为一般越热的兵种,这里主要指工单,代表性选手越多,但是想出头也越难。

就比如宇文皓,虽然实力顶尖,但各项发展均衡,其实还不够格作为青史留名的最佳单兵。

普通防单其实也很难有创新性的突破。

但于挟不同,于挟和于挟的渗透战术是注定会在防单发展史上留下名字的。

这些事防单教练可能更清楚,可以解释得更明白一点。

防单的发展态势和攻单不一样,防单发展得太独了。和攻单不一样的进攻战术,以及重了几倍,又无法轻易找到机甲设计师协调的机甲,注定了防单和攻单这一个双生兄弟没办法走上一样的发展道路。

也正因为此,攻单很多沉淀了很多年的战术,比如“放风筝”,要挪用到防单这里来都非常困难。

这和机甲本身的特点有关系,比如防单机甲重,不够飘逸,飞行时就就没办法极限游走,快速带跑节奏,所以怎么放都是放不起来的。

又比如防单倾向于保守作战,操作习惯也更倾向于防备为主,那么贸然锐意进攻就有可能缺陷暴露。

也和军校生的操作有关系。

防单的发展前景不好,杰出军校生少,招来的生源自然也不会有很多惊才绝艳的人物。

所以这个时候一旦有谁能打破这个僵局,尤其是能把普适性的攻击战术推广开,那防单的发展是势必会和对方联系起来的。

而于挟就是这些年第一个破冰的人。

这一方面,观众要想去联想其实更容易联想到现实中的深蓝,发展这么多年也只有一个顾玦称得上能让其他星系记住。

像这种大赛场合,杜锦华介绍的更多也是深蓝自己的军校生,因为她虽然是深蓝的解说,比赛却常常在人家的地盘上比,人家的军校生也比自己要知名很多。

但是今天不用。因为盛伊横空出世,因为盛伊和盛伊培养出的军校生用绝对的实力拿下了这场考核赛决赛的话语权,所以他们把比赛场地搬过来了。

他们把比赛场地搬过来,把别的星系请过来,也是把之前受的气都还回去,把底气搬过来。

杜锦华自然不用对自己星系的观众说些什么,不用对他们介绍什么。

因为这里是深蓝。

他们每一个人,每一台机器,都对申万和浦灵很熟了,不熟的只有这些慕名而来的教练。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