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成了国宝级机甲教练(178)

杜锦华目光追随“霜雪”状况的同时也不忘照顾观众:“其实多边作战是非常困难的,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分配主次。”

她看向镜头:“就比如前几场的单兵作战,如果没有其他人,操作员只要注意对手机甲的动向就可以,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根本无法捕捉对手的轨迹导致判断失误,防御失败,最后遗憾落败,只有一个捕捉重点,军校生都难以平衡,更不用说多边战局。”

两台机甲你为主我为辅,和你为辅我为主,要做出的应对是不一样的,这也是团体赛非常考验军校生应变能力的原因。

被多台机甲盯上而且防爆,是非常麻烦的,即便顶尖军校生也需要时间和他们周旋。

林晗现在就落入了这样一个僵局。

“霜雪”的速度是很快,但是速度快也要飞行环境合适才行,这两台单兵机甲都是逼近S-的高级机甲了,性能本就优异,看相似的动作节奏,还有配合的风格,应该还提前研究过“霜雪”的飞行路线,所以先一步占领了领空,这就像是在比赛刚开始就架好了炮台,而且另一台机甲还趁机发起了猛攻。

红队显然把林晗当做了重点攻击目标!

决赛的选手是很多的,这是团队赛能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即便是合作,每个人也有自己瞄准的对手。

在决赛开始前,他们未必会把深蓝一个名不见经传,甚至分项还不够稳定,在及格边缘徘徊的A级单兵放在眼里。

但是看过林晗和周扬的比赛,看过他和宇文皓的比赛之后,没有人会觉得林晗还柔弱可欺,觉得“霜雪”不值一提!甚至他们最想解决的就是“霜雪”,因为“高速”这两个字的大杀器,被留到后面,对他们自己来说几乎是致命的,因为没人想被绝命风火轮威胁,被一台快得看不清残影,甚至不知道攻击从哪个方向来的蓝色机甲结束在考核赛的征程。

所以即便是多对一他们仍然没有丝毫放松,哪怕是反应非常快的林晗也瞬间落在了下风。

杜锦华的感觉非常敏锐,一下子就洞悉了对方的意图:“他们同样在观察林晗的节奏,试图进行渗透!”

之前有人说林晗的比赛风格太独了,确实,他的运动节奏经过盛伊指导,和其他单兵有很大不同,更不用说他还走了很少攻单会走的速度流,诡谲莫辨,难以捉摸。

所以说他不好和其他人配合,这种不好配合的另一个含义,就是不好被解析确认。

这两台机甲即便提前研究过,也需要通过交手进一步确认林晗的弱点在哪里,有弹幕发言:【就像之前比赛里的卓霏一样?】

杜锦华给出了肯定回答:“是的,就像之前比赛里的卓霏一样,他们在试图收集信息。”

不一样的是,卓霏就算再精于分析,她的操作也还是弱于申万的,而且她再厉害,也只能对申万形成两方面的压制,但是两个单兵的配合,对“霜雪”的封锁是非常全面的,这个封锁就突出体现在林晗现在的输出峰上——“可以看得出来霜雪的防御并没有达到上限,他还留有余力但是他的有效攻击远远低于之前比赛的平均值,红队实现多对一封锁,封锁的是他们的输出!”

因为他们有两个人。

这其实和打台球有点类似。对方人多势众,怎么攻击都不会落在下乘,因为他们可得分的球太多了,而林晗这边可以进洞的只有自己。

他的队友其实也在外围尝试营救,但是包围已经形成了,而且他和林晗的对手一样,其实还需要时间洞悉林晗的运动节奏,这对于一个来救援的队友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救援本身就意味着困难。两台机甲包围本来就不容易被突破,你还不熟悉队友,等你熟悉的时候都可以赶过去给队友收尸了。

所以其他教练在看到现在的比赛形式的时候,都有些想法,最多的念头就是,林晗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拖,往后拖。

他的机甲能不能拼过这两个单兵还是未知数,但是可以预见就算是突破了损失也是巨大的,而这仅仅是第一轮淘汰!后面还需要继续分队伍进行比拼,林晗在这里就放大招得不偿失,只能尝试拉长战线,等待其他人救援。

说到这里,就得提一下团体赛虽然还没有全面铺开,除了联赛那种大型比赛,其他比赛的团体赛形式规则都不够完善外,也不是全然没有镣铐的。团体赛里面有一个消极比赛的概念,就是团体赛虽然是自由选择和系统调配结合,但在前几轮消极作战导致队友落败,是被视为作弊行为,要被警告的。

而且军校生努力学习如何操作机甲,最终目的也不是为了赢得比赛而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战场,所以也没有人会做出见死不救这样的事,这种团体赛的比赛仍然存在一定实施上的问题,但对于观众来说仍然是新鲜,而且令人目不暇接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