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是,他不会再次出现之前比赛中屡屡出现的掉链子情况。
盛伊该做的已经做了,剩下就是他在比赛中的表现了。
薛玲玉本来是很担心的,但是看到浅蓝色机甲牢牢地占据自己的位置,心又忽然定下来。
她想起申万说的话:“我能感觉到,盛教练也很了解我的情况,所以我想,如果我自己还是不能调整过来的话,或许可以让盛教练试一试。”
盛教练觉得他行他就行,盛教练觉得他不行,他会想方设法地证明他行。总而言之,没有到最后一刻,他不会承认自己的失败。
但是盛教练这一组的军校生显然被传染了什么不好的手气,地图传出来的时候支持申万的观众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应该说,所有观众都被这个阵势惊诧到了,没有想到这次比赛的战场会是这张图:
万物理论,居然是万物理论!
说到万物理论,盛伊或许会想起一部讲述科学家的电影,但是对于后勤系的学生和大部分单兵来说,这张图更像是一个纠缠他们多年的噩梦。
不是因为这张图难,也不是因为这张图难以构造,而是因为,这是一张随机图。
在这张图里,所有的宇宙背景都是随机的,应该说,就连其中一颗尘埃的轨迹,都不像其他地图那样可以被清晰估计。
在最初的建模师构建出来这张图的时候,民众甚至质疑过这张图用于测试的可行性。
因为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到,这张图变化太多了。
这种变化和万树之森不同,万树之森再广袤无垠,难以预测,也是有一定规律的:树,变异植物,外加可能会突然急促的气流。
这就够军校生们喝个几壶的了。
而万物理论甚至比这还要恐怖得多。
建模师们在合作构建这张图的时候不会控制和束缚自己的精神力,反而会驱使他们相互碰撞。
最后产生的结果,就如同黑洞被铺满了整个空间般,谁也不知道紊乱的精神力和地图数据最后构成了一张什么地图,包含了什么,这张图又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变化。
因为精神力是不可控的,所以地图内容也是不可控的。
而这无疑加剧了深蓝观众的恐慌,因为申万最不擅长应付的就是这张图:
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常规地图他都能时不时崩一下,遇到这种非常规地图,他还不得炸得更厉害。
薛玲玉倒是心态平稳地安慰道:“申万虽然成绩不稳定,但是随机应变能力是不差的。”
她还有后半句话没说。
而且如果他不崩,这张图对申万,其实是有利的。
盛伊当然也能看得出来。
因为万物理论的背景是“乱”的,而作为稳定为主的“潮汐”,如果可以稳住自己的优势,就可以在既完美保全自己,又兼具冷静和流畅地占据最佳攻击位置的情况下,对其他选手发动攻击。
因为“潮汐”的水系特性使得他的机甲虽然不像“共工”那般可以表面覆盖精神力,采用的材料却要柔软有韧性的多。
这使得其他机甲可能要慌忙躲避的时候,“潮汐”可能可以随时变换出奇制胜。
一个冷静,坚定,又无法被瞄准镜捕捉到的,踪迹诡谲多变的狙击手,这将是其他军校生的噩梦。
但这都要建立在申万不崩,稳住的基础上。
但这个不崩,又不像林晗那样只要调节好了心态就万事大吉,还要结合环境对手等等来看。
而最惨的是薛玲玉还没有找到申万稳定发挥的规律,所以这样上场,就和开盲盒一样,薛玲玉当然不可能不心慌了。
场上的军校生倒是异常冷静。
万物理论虽然冷僻,但他们也是练过的,而且突围赛出现的沉默之源,也多多少少让军校生们意识到这次考核赛的难度似乎有所增加。
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他们发挥得反而更加冷静,出色了:
因为地图更难,不仅代表着选拔规则的变化,也代表着他们在常规地图里发挥不出来的长处,在非常规地图里可能有所裨益。
所以这下子,所有军校生都动起来了!
决赛三轮都是攻防战,有点类似于现在的作战形式,机甲损毁度达到90%,无法驾驶淘汰出局,而机甲可以自行选择攻击或者防守,甚至是偷袭,反而是合作或者默契避战这种作战策略很少被采用到。
所有人都知道这轮只会留下唯一一个胜利者。他们要做的,就是厮杀,然后得到那个唯一可以进入下一轮的第一名。
当然为了避免抱团和实力不均衡的情况,比赛还设置了插旗安排名次。
开始时所有机甲距离插旗的距离都是一样的,到最后谁先摘下了那面旗帜,谁就获得了比赛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