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似乎也没听说他唐家祖上,有哪个特别憨傻的,就连他那不成器的弟弟,也是有几分心机的。
怎么到他大儿子这里,就是这么一副没心没肺的德行。
唐云伯颇有些眼不见心不烦的低头,看到自家乖巧可爱的女儿,心里不由欣慰的想到。
还是女儿好,至少不像她那不成器的哥哥。
当天中午,周梓庸在唐家吃过饭后,赵君琢便背着一个包袱过来,唐文茵知道他要同周伯伯离开,心里颇有些不舍。
毕竟他是第一个知道自己特殊之处的人,虽然两人都没有点明,但她依旧十分享受同他相处的氛围。
至于唐文骐,他想再陪陪娘,便准备两日后同爹爹一起去军营。
周梓庸给了唐云伯一块令牌,说是证物,到时候只需要出示令牌,便会被人带去见他。
在他们离开之前,唐文茵纠结许久,她之前抽到几颗消炎药,不多,约莫只有十多粒的样子。
她原本是准备留给她爹爹从军用的,打仗的时候,最危险的莫过于伤口发炎。
在这个没有抗生素的朝代,伤口发炎化脓,一不小心就危及性命,她的这十几颗消炎药,用得好的话是能保命的。
只是她只有这么一点,分给赵君琢后,她爹爹和哥哥就不够用了。
想了半天,她咬牙还是塞了两粒消炎药给赵君琢,对她来说还是爹爹和哥哥最重要,如果她还能抽到更多药品,她会再给他的。
现如今只能给两粒药,让他留作保命用。
第二十二章
两天时间转瞬即逝,唐文茵这两天没有像之前一样出去玩,而是在家里好好陪着家人。
唐云伯临走那天,天气很好,许久不见的太阳高高挂起,阳光晒在人身上暖融融的。
他朝家里的妻女挥了挥手,带着儿子转身准备离开。
一旁的唐文骐哭丧着脸,时不时回头看娘和妹妹,他忍不住想,自己不在家,如果有人欺负小妹,都没人能保护她。
想到这里,他差点就想转头和爹爹说,自己不去了,只是他刚转过头,迎面就是一个爆栗。
“臭小子,摆出这副哭丧的样子给谁看?你爹我还没死呢!”
“再说了,又不是不回来了,赶紧给我走快点。”
唐文骐本来还十分伤感,被他爹这么一骂,顿时挎下脸,也不敢瞎想了,乖顺地跟上去。
正站在沈氏边上的唐文茵母女两个看到这一幕,忍不住破涕为笑。
家里少了哥哥这个活宝,怕是要冷清不少吧。
等爹爹他们走远,唐文茵自觉担负起照顾母亲的重任,她提醒沈氏该回去了,今天虽然有太阳,但风吹在人脸上还是凉飕飕的。
之前唐云伯还没见到周梓庸,怕家里女眷受人欺负,就准备把唐文骐留在家里,让他跟沈氏下地干活,顺便护着她们娘俩。
如今有周梓庸答应看顾他们家里,唐文骐又想去从军,若是他在家还好,可他的名字早就登记在册,不能反悔,而沈氏一个女人哪里种的来近百亩地。
索性这地本来就是里长分过来的,还要交租金,唐云伯干脆把地还了回去,租金也就不用再交。
只是她们娘俩便只能靠他的饷银过日子,幸而当初卖琉璃杯剩下的银子还有不少,足够娘俩好好生活很长一段时间。
春去夏来,转眼间边疆的雪都化干净,唐文茵也换上了春末的薄衣。
沈氏在这段时间和赵氏一起去镇上找了点缝补的活计,由于家里暂时不愁吃喝,她做的倒还算轻省。
而赵氏有她们家帮衬着,也没吃什么苦,只是人越发沉默寡言,倒是同赵君琢的性子有几分相似。
几个月过去,唐云伯他们除了偶尔的一封家书,一次也没回来过,沈氏虽然想他们想得厉害。
但开始干活后,也逐渐适应,没再经常念叨,反倒是唐文茵愈发觉得无聊起来。
之前两个哥哥在的时候,会带着她出去玩,想法子逗她开心,如今家里只剩沈氏,她不敢太过闹腾,但日子着实是无聊了些。
不过很快,她就没功夫觉得无聊了。
刚开始只是白石镇多了一些不认识生面孔,这时候还没引起唐文茵她们的注意。
毕竟她们也没在这边待多久,知道镇上多了许多生面孔,还是沈氏无意间听裁缝铺的掌柜说的。
真正让她们有些不安的,是唐云伯寄回来的一封家书,上面说边疆战事紧张,过段时间可能要打仗,让她们尽量少外出。
沈氏看完信一下子提心吊胆起来,她不是担心自己,而是担心自己的丈夫儿子。
虽然他们在信上说自己很好,但谁都是报喜不报忧的,她怎么知道这薄薄的信纸背后,他们是不是还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