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冬日漫长,虽然已经是春天,但天气依旧寒冷。
尽管唐家人不愿意,但征兵的消息还是传到这里,沈氏得知后,背地里不知哭了多少次。
可日子还要继续,他们家的地这时候也该开垦出来了,他们家最多只在院子里种一些蔬菜,几十亩的地却是从没种过。
唐云伯去请教了里长,刚开垦的地要先种豆,第二茬才能种麦子。
等他去从军,家里就只剩沈氏和两个小的,又要开垦又要种豆,哪里忙的过来,所以唐云伯这些日子停了私塾的活,天天往地里头跑。
可就算带上儿子两人速度也不快,他们不是熟手,地里的活又多又累,不过几天就有些直不起腰来。
沈氏心疼儿子丈夫,可她手脚比唐云伯还笨,干活不麻利,去了地里老是帮倒忙。
唐文茵看在眼里,心里暗暗着急,但她除了每天起床抽盲盒外,好像也帮不上什么忙。
这天早上,唐文茵照常抽盲盒,随着时间太久,她已经不怎么记十天了,反正记得每天抽就是了。
这些日子盲盒抽到的东西其实也不是很差,特别是她卖出去了一个玻璃杯,再看多宝阁里这些东西,就觉得它们都是钱啊。
只不过唐文茵不是非常上进的人,她觉得金银够用就行,家里人不愁吃喝,这日子就挺好的。
她没什么出息,沈氏和爹爹似乎也没什么回到京城朝廷的想法,所以一家人便没有想着靠她的盲盒发大财。
当然也有沈氏觉得太依靠女儿,会折损她身上的福气,或者惹得仙人不喜的原因。
话说回来,唐文茵一如往日边吃饭边抽盲盒,却不想脑海里金灿灿的光线一闪,惊得她手里的勺子都掉了。
扑通一声,勺子落到碗里的声音让沈氏吓了一跳,忙着急的问女儿怎么了。
只见唐文茵愣愣的看过来,跟丢了魂似的喃喃道:“娘,神仙给了我一个东西。”
她伸手掏出一张纸,上面画着一些图样,似乎是什么东西的设计图。
沈氏拿过来瞧了瞧却没看懂,有些疑惑的看向自己的女儿:“茵儿,这东西是什么?”
唐文茵愣愣的,眼神却越来越亮:“娘!这是水车!通过水车可以达到大面积灌溉,这样播种后的浇水就不用费太大力气了。”
沈氏虽然不会种地,但她听出来这是好东西,赶紧去把唐云伯叫过来,让女儿说给他听。
唐云伯这时正准备下地,却突然被妻子拉到女儿面前,还没来得及问怎么了,就见她递过来几张纸。
他可不似沈氏,不了解农具器械,相反由于大靖朝农耕资源贫乏,他之前还在京城时有幸和同僚探讨过关于农耕工具的问题。
所以他不过几眼,就看出这张纸有多大的价值,抖着手看了几遍,头都不抬地问道:“这是哪里来的?”
唐文茵这时已经慢慢缓了过来,依旧把那位“神仙爷爷”拉出来作借口。
“这是昨天晚上,神仙爷爷在梦里给我的,他说这是个好东西呢。”
唐云伯听罢激动的手都在抖,他拿着纸,下意识就想叫人照着图纸制作水车。
可却在这时,他突然想起自己已经不再朝堂上,手里也没有人能制作这个水车。
一时激动冷却,颓然的坐在椅子上,半天发不出声来。
唐文茵这时也想到这个问题,她抽到的是图纸,而不是一座水车,还需要人力去实现制作出来。
而且图纸上的水车规模不小,如果想要使用,还得根据地理环境去改良,不是一个普通木匠就能解决的,必须去找了解这方面的人才。
唐文茵不忍心看爹爹这般失望,忍不住开口道:“要不去问问里长爷爷?万一村子里有人能做出来呢。”
唐云伯这时已经彻底冷静下来,本来他也不想放弃,如今听到女儿的话,更是打起精神来。
他准备暂时不去地里,先去找里长看看能不能把水车的事情解决。
这次唐文茵没跟着他一起去,而是乖乖在家里等着。
过了约莫一个时辰后,唐云伯步履匆匆的从外面走进来。
唐文茵赶紧凑过去,睁着大大的眼睛问道:“怎么样呀爹爹?”
唐云伯沉着脸,里长也找不到人能做出来,村里的木匠至多给人打些柜子桌椅,看到水车这般精巧的东西连连摆手。
而且他在里长那里看见了赵君琢,这才知他竟然也在征兵的名额里。
原本以为他不过十岁,还未成年,应该不会被报上去,如今看来这战事比想象中要严峻得多。
但如今重中之重还是水车,马上就是播种的日子了,最是要浇水的时候,水车做出来马上就可以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