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氏查清了这些事情之后,自然是押着太妃的心腹,气愤的告到了宫里。
她受的这么多的委屈,都是因为不能生育,结果这无所出却是太妃所为。
再好脾气的人,也受不了这一遭啊。
于是,太后和皇帝当堂审问,云太傅和杨太夫人旁听,终于确认了事实----------果真是太妃下的药。
太妃想的很清楚,她是睿王的亲娘,而自己的儿子很孝顺。
就算她下了药被查到,也不会有太大的惩罚。
果然,如她所料!
当云氏逼着睿王给一个交代时,睿王一脸痛苦为难的只是跪地磕头哀求,却不肯做声给交代。
万念俱灰的云氏,当堂就想要与睿王和离。
但是,若是和离,男丁要归睿王府的。
对于自己拼命生下的孩子,云氏自然是万分不舍得。
最终,云氏只能选择了带着孩子与睿王府的人,分院而居。
太后见到如此情况很生气。她与杨太夫人一直是闺中密友,一向把云氏当做自己女儿看的。
景安帝也很生气。他为着云氏的幸福,才忍痛退让的。
结果,如今云氏被欺负成这个样子,睿王作为云氏的夫君,居然无所作为?
震怒之下的太后和景安帝,就想要不顾睿王的哀求,严惩太妃。
可是,众人为了慕云铮,又不能闹得太大-----------毕竟,将来的睿王府可是慕云铮的啊。
万般无奈之下,最后也只能把太妃褫夺了原来跟着睿王而得封的睿太妃的诰命。
更加是把冼太妃拘在她自己的院子里,平日里不得外出---------最多有宴会之类的,才出来露露面,给睿王府留点脸面。
对于云氏的亏欠,太后和皇帝就应了云氏的要求,直接把睿王府的正院划给了云氏和慕云铮,让他们独门独院的过平稳的生活。
到时候,虽然住在一个府邸,却是不同的出入门。
只可惜,这独门都还没开好呢,云氏就在宫宴上,救驾而亡了。
第159章 心上人
云氏救驾而亡之后,她要求的分院而居,就只能罢了。
毕竟,慕云铮是睿王府的人,更是睿王的儿子,自然是不能要求别院而居。
但是,景安帝感念云氏的救驾之恩,不但是给慕云铮改了名字,把云氏的姓氏加上了,以此来表示对慕云铮的重视。还亲自把慕云铮带到宫里,由他和太后两个人亲自来教养。
而被囚禁的冼太妃,虽然是被囚禁了。但是,她实在是知道如何的钳制睿王。
云氏过世不过两年,她就钳制着睿王娶了自己娘家亲侄女为继室,终于让冼家人做了王妃。
不过,太后也好,皇帝也罢,在睿王提交请封折子的时候,直接给扣了下来不同意。
而睿王,似乎也只是为完成自家母亲的要求似得。冼太妃让他请封,他就去递折子。
皇帝不允,他点头就走,毫不争辩。
一直是浑浑噩噩的样子。
而慕云铮纵然在宫里养着,到底是睿王府的世子,总归要时不时的回府住上一段时日。
若不然,那些御史的折子,都能把皇帝的案前淹没。
慕云铮十岁那年回睿王府小住的时候,喝了睿王爷亲自带过来的汤,结果却中了毒。
这个毒,自然是冼太妃给下的。
因为,冼王妃的嫡子出生了,她们惦记上睿王世子的位置了。
太后和皇帝自然是大怒,打算严惩冼太妃和声称毫不知情的冼王妃。
结果,睿王又求情了。。。
他以慕云铮成亲之后,立刻让爵;不为府里其他人请诰命;划分单独的世子院等诸多条件,保住了冼太妃和的性命和名声,按照冼太妃要求顺带保住了冼王妃。
因此,在外人看来,冼太妃还是个身体不适常年修佛,只是在宴会的时候,出来露面表明她地位的人。
冼王妃仍然是睿王的正妻,打理着睿王府的诸多事宜。
所以,说睿王宠妾灭妻,不是。因为他不宠妾,甚至连继妻都不宠;
说他宠庶灭嫡,也不是。因为他只对慕云铮极为的疼爱,对其他的嫡出庶出都视若无睹。
他,就是单纯的愚孝!
除了对冼太妃拎不清,他对待慕云铮,是个极好的父亲。
因此,慕云铮对自己这个父亲,恨也不是,爱更不可能,因此只能形同陌路。
如今,慕云铮与景安帝提到了睿王,仿佛压不住心中的憋屈似得,连连的喝了起来。
景安帝无奈的看着灌酒的慕云铮,只能扬声喊了李长亭进来,让他去御膳房,让宫人准备醒酒汤。
不一会儿,那醒酒汤就被李长亭亲自端了上来。
他放下了醒酒汤,又赶紧的跑到殿门口去守着了--------这慕世子失态可是少见,还是不要让别人撞见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