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不是你的错,你不必为此而有负担,果断止损,趋利避害,是一个人非常难得的品质。”李准并不世俗,说的坦然。
就算这个世界对离婚的女人有恶意又怎么了,他不在乎,就抵过众夫呶呶。
“生孩子是上天给予女人最大的馈赠,他让我们知道什么叫母爱,什么叫伟大。”李准搂住周宜的肩膀,亲了亲她的额头,“我能问个问题吗?”
“你说。”
“你……还愿意生孩子吗?”李准略有迟疑地问。
“我并不抵触生孩子。”周宜坐起身,下床去衣柜里拿被李准扔进里面的居家服。
“虽然生孩子让我变胖,长妊娠纹,皮肤松弛,你们也看到了孩子出意外对我的打击,但是你感觉不到孩子带给我的快乐。”周宜套上衣服,接着说,“那种他的眼里只有你,全心全意爱你、信任你、依赖你的幸福感。”
周宜后背上的吻痕被盖住,她整理好衣服,转过身,看着他。
“所以,你是想要孩子了吗?”
李准有点懵,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他或许对周宜生不生孩子的问题心有忌讳,却似乎并没有想自己是不是想要孩子。
他对孩子没有期待,也无所谓排斥,只是单纯地没有想过这问题。
“不,没有。”李准同样回望周宜,“现在我的想法是,如果你有了我的孩子,我可以养;如果你不想生,我也可以接受。”
周宜似乎明白了李准的意思,点点头,知道这是个,还不必急于知道答案的问题。
………………
李准的手机又接连收到了几条,诅咒他和周宜不会长久的信息。张启辰对着手机陷入了沉思,想不明白到底是谁这么无聊,花这么大力气发这些个毫无实际意义的信息。
虚拟号码并不好查,何况对方只是发送几条信息。只能等着这个缩头乌龟自己冒头,这让张启辰有点挫败。
在李准与周宜在浪漫中,享受情人节后的慵懒午餐时,张启辰一个人缩在单位食堂的角落里,愤恨地吃着午餐。无他,又被他妈修理了。
路婷的语言攻击,从大年初三就没有停止过,她感到了一丝恐慌。
知子莫若母,张启辰如果像李准一样频繁换女朋友还好,起码证明他是想找个人过日子的,但张启辰,27了,似乎从来就没有谈过对象。
高中时她担心张启辰早恋,总是严防死守,某次看到一个女孩子给他写情书后,更是转身去了学校,把情书直接甩在了班主任的书桌上。
女孩子当然在她的“密切关注”下受到了处分,张启辰似乎从那时起,就歇了找对象的心思?
作为一个母亲,她当然希望张启辰能在该努力学习的时候,心无旁骛的搞学业。用她自己的话说,等考了好大学,有了好工作,什么样的女孩找不到?
其实路婷的思路并不错,希望孩子有个好将来,并希望孩子的另一半拥有与他相匹配的高度,本身并没有太大问题,问题是引导孩子的方式。
我们常常说好心办坏事,无非是方法选得不对。
路婷在儿子清心寡欲的这些年,当然反思到可能是自己简单粗暴的态度,让儿子在找对象这件事上,有了认知上的偏差,但她不敢承担这个后果。
没有一个母亲愿意承认,她曾经以爱之名做的事,是绝对的错误。
爱没有错,错的是爱的方式。
她拒绝接受的后果的做法,就是现在变本加厉地催促张启辰找对象,似乎张启辰找到对象,就是对她曾经错误的拨乱反正。说白了,对她来说,纠错的过程就是她自我救赎的过程。
人们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
人们也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路婷在反思事情本身时,并没有跳出事情,来反思逻辑路径。
她依然沿用曾经错误的处事逻辑,那就是简单粗暴,而不是设身处地。
她不在乎张启辰找的对象是不是自己喜欢的,也不在乎张启辰找的对象适不适合他,她只在乎张启辰找不着对象,只在乎自己的焦虑是否被消解。
本质上,用以爱之名来拿捏孩子的父母,都是自私的。
可是,自私的父母都是不愿考虑别人的,包括自己的儿子。
这是一个死循环,把张启辰逼到不得不远离家庭,远离父母的地步。
他当然渴望有一个人能慰藉他忙碌的,焦躁的,寂寞的,空虚的灵魂,但是,那个人始终都没有出现在他既定的路线上,他又能如何呢?
像他哥一样频繁试错吗?
可是他早已丧失了去试错的勇气。他在夜深人静时往往会思念一个人,却也在咬牙切齿地恨着那个人,他不知道路在何方,却仍然在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