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求生,但在古代(19)

作者:百里挑一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就姜湉所知,如自己父亲这等五品官员,每月便有30石即3600斤禄米,即使家族成员及仆人数量庞大也绰绰有余。往年姜家也只留下自需量,其余转手换取银两补贴其他家用。

幸好今年父兄、晟哥三人的禄米尚无暇处理,如今只需将其领回便够了。

接下来便是【面粉】、【食盐】、【油】、【鸡、鸭、猪肉】、【蔬菜】等等不足而一。

虽不算十分详细,但准备物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于是,蒋晟大致看了一遍,道:“如此,咱们先兵分两路,我和扬哥儿去领米,湉姐儿和伯母去西市。”

自大昱朝立朝初始,便规定官员领取禄米须本人亲至,当然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实际上哪能让日理万机的大人物们亲自劳动?自会着人送至府上。

当然此等待遇自轮不上蒋晟等人,这一趟必不可少。

而东、西市是京城最大的两个商业区,时下柴米油盐、吃穿住行,再没有东、西市里没有的。

领米之处恰和西市同一个方向,两人领米、两人购物,如此分工正好合适。

“我俩来前便提前赁好了两辆骡车,正好先将娘和湉姐儿送至西市门口,再去领米,结束后一并接了你们回家”,姜子扬道。

姜湉也点头,“反正帘子一挡谁也不知里面放了什么,到时候我盱着时机将粮食收到空间里,如此这般我和娘多买一些倒也无妨。”

陈氏心中略微估算,补充道:“湉姐儿写上的基本都需要购买,除此之外柴火更得多备些。”

姜子扬点头,“确实如此,没有柴火再多的粮食也白搭。”

“是越多越好!”,姜湉道,“我琢磨着既然放于空间能保持物品新鲜,不如待会儿回家后,我和娘提前制作一批食物呢?”

若真有事发生,提前制作的成品,一是方便取用;二是防止到时一片混乱无人供应柴火,只能望米兴叹;三嘛,是姜湉前世看多了末世文小心使然,害怕到时人们吃食困难,若家里制作味道浓烈的菜品,有引来歹人的危险。

......

四人一人一句,群策群力。

不多时便有了大致的章程。

就在这时。

蒋晟突然摸出一个小袋子,递给陈氏,道:“伯母,这是我这些年存下的薪俸,给您收着。”

时下普通人家只要不分家,往往须将赚取的银钱交于公中。姜家却并未如此,姜子扬赚的都均给他作零花,自家孩子都未收着,何况蒋晟呢?

陈氏闻言忙摆手,“何须如此,你且留着自己花用,我和你姜叔有钱哩。”

蒋晟只不收手。

姜湉见两人僵持起来了,眼睛一转,索性一把抓过小袋子塞给自己娘亲。

“娘便收着吧,晟哥大了面皮反薄了,若是不收他今后都不好意思让您管着吃喝!”

大咧咧的语气让陈氏哭笑不得,只能嗔道:“你这孩子。”

但见蒋晟只笑并不反驳,想了想便道:“如此也好,我先替你收着,若是以后有需要再给伯母说。”

她想着,看扬哥儿便知年轻人向来手面大,就当是帮他存着,以后娶妻再给他也不迟。

姜湉对蒋晟眨巴眼睛,一副“幸好有我吧?”的模样。

蒋晟笑而不语,只道:“如此,便出发吧。”

“出发!”,姜子扬兴致勃勃地第一个踏出房门。

四人鱼贯而出,各就各位,很快便驶出了崇武坊。

作者有话说:

接下来就去西市买买买!

PS:本文架空,物价多参考宋朝,禁军官职等则是参照明朝,但众所周知明朝薪俸极低而宋朝薪俸极高,我就折中了一下

然后食物等参考的也是明朝,这样玉米、土豆、地瓜、辣椒等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出现了哈哈哈

第9章 西市

◎店铺鳞次栉比,货品齐全丰富,好不热闹◎

东、西市极大,一左一右遥遥相对,矗立在京城中轴线两端,供应着全城的需求。

虽都是商业区,但各种因素下东、西市也慢慢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

譬如西市,胡商多聚集于此,时下人们若想寻个新鲜,西市必然是首选之地。

此时,姜湉与陈氏刚越过北门进入西市。

西市北门近处这片区域,多汇集着食物相关店铺,卖粮的、卖油的、卖酒的、卖醋的......店铺鳞次栉比,货品齐全丰富,好不热闹。

遥想彼时,姜湉初次随家人进入此地,饶是穿越人士也被其物资之丰富震惊到了。

然而经过十几年古代生活的洗礼,姜湉也慢慢意识到,自己当时的这份震惊很难不说是一种无知。

仿佛古代再发达也不过如同在河里钓鱼,即便能把河鱼雕出花来,他们也永远不会知道江里有什么、海里又有什么?这种无意识的“站在巨人肩上秀优越”行为,细想起来也颇为可笑。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