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口中的那位,便是南齐大将军桓潮生,是南齐先帝的女婿,亦是老江夏郡王的嫡亲姐夫。只是先帝死后,桓潮生的夫人,先帝之崇安公主谢静熹便不知所踪,谢朔与桓潮生决裂。
而桓潮生执掌桓家军三十万大军几十年,始终戍守着周齐边疆。祯明帝即位后,桓潮生听调不听宣,始终为祯明帝所忌惮。
思央忖度了一番后还是道:“公子应当知晓,十三年前老镇北王被桓大将军围困于邓县,最终死在邓县。桓大将军是陆珩的杀父仇人,而公子又是大将军的亲子……”
谢洵抿着唇矢口否认道:“在本王心中,我的父亲只有江夏郡王谢朔。”这世上知晓他身世之人,拢共也就那么几个,皆在桓家军中,陆珩不可能知晓。
“那公子为何要去信,告知大将军你已经将傅五姑娘认作妹妹,请大将军在周齐边境陈兵接你二人回家?”思央好笑地看着谢洵。
他知晓谢洵过不去两度被弃的坎儿,但桓潮生对谢洵,除了无法陪他长大,已是尽心尽力。至少不想傅远章那般,对嫣嫣百般利用还百般嫌厌。
谢洵敛眸看着第一回 见到嫣嫣时,她给他的荷包,上边的刀枪斧钺依旧鲜活。他已决心将嫣嫣带回南齐,只是如今他在北周身份暴露,想要悄悄带着嫣嫣离开已是不可能之事。可他若不带嫣嫣离开,她留在洛京便是被人摆布着去送死。
更何况,他道:“从洛京到齐国,路途遥远。即便我将嫣嫣带出了靖远侯府,也不见得能回齐国。回程凶险,我只是劳他练一回兵,待我回到江夏,他此回练兵所耗费的银钱我自会一文不少奉上。”
思央感慨道:“这些年来,公子不论遇到何种险境,都不愿开口向大将军求助,如今为了傅五姑娘,倒是愿意向大将军低头了。不过这般算来,大将军也不亏,平白得了一个小闺女。”
“哼。”谢洵重重一声,“我才不会给他白送一个这么好的女儿,等回了齐国,我便带嫣嫣回江夏。”
思央却抿嘴忍着笑意看着他嘴硬的模样。谢洵看着疏狂恣意、不近人情,可思央却知晓,他对待在意的人时心总会软得一塌糊涂。嫣嫣同谢洵在这方面便相像得紧。
谢洵深深凝视着手上的荷包,如今他们要做的便是静待良机。
-
周齐两国交界之处,南齐桓家军驻地上。
年过不惑的桓潮生看着北周来信,不禁骂道:“这混账小子是笃定老子愿意陪他折腾!”
军师常玉羽扇纶巾笑看着桓潮生道:“再是混账,这小子也是大将军的亲儿子。”
桓潮生轻哼着骂骂咧咧说道:“当真是老子欠了他了!”
常玉打趣道:“元石出了一趟门,倒是给大将军带回了一个娇滴滴的小闺女。”
桓潮生不情不愿道:“老子同傅远章敌对了这么多年,到头来还得给他养闺女!憋屈。”
他似是想到什么,一双黢黑的眸子睁得铜铃大:“这混账东西莫不是在给老子找不痛快?”桓潮生哪里知道,谢洵认下的妹妹,却从没想过要让嫣嫣叫桓潮生父亲。
常玉道:“在周国元石为陆珩所追杀,饶是险些没命他都不愿向将军安排在他周围的护卫求救。可如今却为了傅家姑娘,甚至愿意写信给将军。元石这是真把傅家姑娘当妹妹了,而且傅家姑娘也值得元石这般对待。”
桓潮生认同道:“傅家那小姑娘当真不像傅远章那阴险狡诈之辈,是个至诚至善的好孩子。”他想起谢洵身边的护卫来信中所提及的那天夜里,嫣嫣舍命为谢洵截下毒箭之事,桓潮生脸上不禁扬起了几分欣赏。
常玉轻声道:“这么好的姑娘,傅远章那厮不珍惜,将军又有何不情愿的呢?而且这可是这么多年来,元石第一回 求将军帮他。”
桓潮生眸色深沉:“陈兵之事,便是他不提我也会做。他在周国遇险,不止陆珩那小儿想要他死,皇帝老儿和傅远章也没想要他活着。我们藏了他这么多年,也是时候迎回桓家军的少主了。”
常玉闻言眼眸细细眯起,狭长的眼尾闪烁着几分恨意。祯明帝与傅远章狼狈为奸,行窃国之举,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常玉忧心忡忡道:“这些年来,元石他不论是学文习武,还是经商行贾,又或是刺探情报,他都信手拈来。但行军打仗一项……”
桓潮生望着常玉,缓声安慰道:“那是我的儿子。总能继承到他老子打仗的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