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幼宜吃了口点心,点点头,嘀咕道:“那你看今日,还是我自己给自己挣来的机会,可见太子的话也没多管用。”
姜都知见她这幅顽皮样子,便只是笑笑没再说话。
去宗学入读不是小事,怎会官家今日应允,她后天就去的成呢?
不过是太子早就说动了官家,宗学那边也早就准备好了,今日在元宵节这样的大场面上,官家顺水推舟卖了个面子给齐国公家。
显得自己体恤臣子,关爱臣子家人罢了。
莫说是裴幼宜今日对诗对的好,若是她对的驴唇不对马嘴,官家也会说让她去宗学好好读书。
姜都知正想着,忽然身后传来一个细微的声音。
“都知……都知……”
他回过头去,来人是二大王身边的一个小黄门。
见姜都知回头,小黄门低声道:“都知,我们二大王请幼宜姑娘去花园一叙。”
姜都知皱眉,这小黄门便不敢再说话了。
那日醉酒,二大王在花园里和裴幼宜拉拉扯扯的,好在是没被人看见,怎么今日又要凑上来?
姜都知顿时生出些爱护裴幼宜的心思,低声呵斥道:“去告诉二大王,今日人多眼杂的,有什么话等日后让他去东宫说。”
小黄门哪敢违抗姜都知的话,赶紧就回去禀报了。
结果过了片刻,那小黄门拿了个锦盒就回来了,又低声在姜都知耳边耳语了几句,随后姜都知便收下了锦盒,放到了裴幼宜的桌子上。
裴幼宜有些疑惑,扭头看去,姜都知解释道:“二大王给您的赔礼。”
她撇撇嘴,颇有些不满意的道:“他怎么没亲自过来。”
姜都知解释道:“二大王是想邀姑娘去花园说话的,但今日灯会上二大王饮了酒,奴才怕……所以才没答应。”
裴幼宜心想姜都知到底是宫里的老人了,想的比她周全。
既然人家都把东西送来了,她也没有不收的道理。
打开锦盒,里面赫然是一只玫瑰红色猫眼碧玺的手串。
手串下坠着一枚水滴形状的天青色碧玺,手串通体晶莹,因是猫眼碧玺,因此在灯火的映照下还泛着丝丝晶莹的光。
且这一只碧玺手串上的珠子大小,颜色一一相同,一看就是不可多得的好物。
“哼,算他有心了。”
裴幼宜看着喜欢,本上马上就戴在手上,但又怕有人眼热,于是就笑着合上锦盒,递给一旁的姜都知收着。
但她已经这般小心,还是被身旁的姚云英见到了。
裴幼宜被娇惯着长大,好东西不知见过多少,但乍一见到这猫眼玫瑰碧玺的时候也是觉得惊艳。
更何况是朴素着长大的姚云英,她面上不动声色,但眼神几乎控制不住的往那手串上飘。
见裴幼宜神色如常的收下,她虽不知是谁送的,但心中更加震惊。
裴幼宜的样子,就像是见惯了这样稀奇的东西一般。
她桌下的手绢越绞越紧,嘴也轻轻抿了起来。
虽说都是贵女,但家境却大不相同,自己尽力维持着宣德候家小姐的尊严,却不知京中的小姐个个过的都是这样金贵的日子。
但若是自己能坐上太子妃之位,荣华富贵……
她深吸一口气,也松开了已经被自己绞的不成样子的手绢。
正巧这时赵恂到了,他穿了一身深蓝色的袍子,整个人看起来风度翩翩,又成熟稳重,站在城楼上,引得众人侧目。
姚云英入读宗学不过几天,加上宗学男女分开上课,她根本还没见过太子的样貌,此时远远一看顿时觉得太子是人中龙凤,气度非凡。
更何况太子还朝这边望了一眼,姚云英的脸便不自觉的红了起来。
见赵恂来了,裴幼宜就更想走了。
无论多热闹的场合,无论自己和赵恂离得多远,只要他在,裴幼宜就觉得拘束。
“都知,你可要留下照顾太子吗?我想回去了。”
姜都知本就是太子身边的内侍,此时若是想留在灯会上也是正常。
姜都知朝赵恂那边看了一眼,想着太子先前的吩咐,便说:“奴才还是跟着姑娘一起回去吧,把姑娘安安全全的送进东宫,奴才这差事才算是办好了。”
裴幼宜莞尔一笑,边起身边说:“都知这话说得,像是这一路上有什么妖魔鬼怪似的。”
这边裴幼宜前脚刚走,曹都知就来到左阙看台,叫走了姚云英,请她去官家和皇后身边说话。
姚云英有些惊讶,但还是跟着去了。
她这一路上备受瞩目,姚云英心里也是有些享受这样的目光,她抬着头,脸上带着轻轻地微笑,一路矜持而又轻缓的向前走着。
众人一路翘首看着姚云英走上城楼看台,直到她站在太子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