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便是赵恂身心最放松的一刻。
坤宁殿
官家坐在皇后对面,眉头紧锁。
“齐国公事情办得好,让人挑不出毛病,银钱全入了国库,人这几日就要抵京了,朕的意思是让他回来过个团圆年,年后再走,到时候便也不着急了。”
皇后闻言只能点头:“官家说得是。”
官家叹了口气,又说道:“他一要回来,现在前朝又说起对他的嘉奖一事。”
听到这,皇后抬头看了官家一眼,官家一脸愁容,似乎十分忧愁。
“救国家于水火,按理说是该好好嘉奖,只是他当初捐了钱,朕现在也不好再赏赐他银钱,所以朕想着等他回京,给他封一个金紫光禄大夫。”
皇后:“齐国公雪中送炭,一个正二品的文官,做得。”
官家点点头:“只是朝中大臣们好像对此很不满意,齐国公为国捐钱、巡盐,他女儿在东宫为咱们太子挡灾,两件事合到一起,这二品的光禄大夫就不够看了,可他已经是国公,难不成朕要赐他赵姓,将他收做宗室王爷?”
皇后抬头:“这……官家觉得呢?”
官家抿嘴看着皇后,似乎很不满意她这样敷衍。
但这种事皇后也说不上话啊,说多错多,还不如不说。
官家叹了口气:“蔡宰相建议朕别光盯着齐国公一人嘉奖,把他家里人也都照顾到,或许能平息前朝议论,朕想着他夫人,就赐正二品诰命夫人,至于他女儿……”
官家看着皇后:“我记着明年年底,就是她女儿三年期满,到时由你亲自指婚是吧。”
皇后点了点头。
“原来这些事不必朕来过问,但是现在朕却是得亲自把关了,你现在可有人选,说出来与朕参谋参谋。”
自从赵恂说了自己要裴幼宜做太子妃之后,皇后整日里纠结裴幼宜是否合适,她原也想过随便将裴幼宜指婚出去,但是一来她不想惹太子生气,二来齐国公家现在非同往日,裴幼宜的婚事也不能由她随随便便的决定了。
想到这,皇后试探着开口道:“臣妾想着,既然是要体现官家恩赏,那齐国公原本能找到的亲家咱们也没必要去找了,既然要指一门高贵的婚事,不如就嫁入宗室,韩王独子……”
官家摇摇头:“嫁入宗室的想法尚可,但是韩王的那个儿子不学无术,脑满肠肥,若指婚给他怕是会引起前朝议论,不可。”
皇后继续小心道:“二大王在霸州也尚未婚配。”
官家想了想,还是摇头:“恒儿现在在霸州虽然差事办的好,但是原来在京中的时候到底是落了个纨绔的名声,还是不行。”
看官家的要求越来越高,皇后心里直犯嘀咕,管家自己也不想想,按照官家的标准,身份要高贵,名声要好,还要有才能,那满朝上下也就剩一个人了。
数月前她还看裴幼宜和赵恂在一起,是裴幼宜高攀了,现在一看,到是只有太子,才配得上裴幼宜这个大功臣之女了。
第76章
◎令国公府到现在还是不死心。◎
皇后小心道:“若按照官家的标准, 那她就只能嫁给太子了。”
官家想了想,:“今日蔡宰相也来找我说起此事,他虽未明说,却也说按照历朝历代的标准, 裴氏女可为皇后。如此看来, 太子妃之位, 倒也值得。”
皇后说出心中担忧:“官家, 但裴氏到底是没有手足兄弟, 到时在前朝若是没有个能帮恂儿说话的……官家你也知道, 这帮子文官胡搅蛮缠起来有多让人头疼。”
官家:“你说是一方面,但是就算是她有一两个兄弟在朝为官也是没什么用, 我朝文官众多,谁会听两个外戚说话。再说了,到时若是提拔她的兄弟, 会落得个偏帮外戚的名声,若是不提拔,又要整日被吹枕边风。没有外戚乱政,在朕看来是好事。”
官家看向皇后,笑道:“你就没有兄弟, 我这官家不也是做的好好的。”
皇后低下头去:“臣妾看官家辛苦,自己帮不上忙,边想着若有兄弟在朝为官家说话,或许官家能省心些。”
官家看着皇后,深思良久,最后伸手握住皇后的手。
官家许久不来坤宁殿住, 上一次拉手, 皇后也已经记不得是什么时候了。
皇后稍有些惊讶的抬头看去, 官家说道:“这些年,皇后做的真的很不错。”
皇后先是一愣,随后柔和一笑:“这是臣妾该做的。”
官家站起身:“此事我再考虑考虑,反正明年太子还是不能议亲,具体事宜就年后再说吧。”说完就走出了坤宁殿。
皇后起身相送。
送走官家,徐嬷嬷迎了上来:“娘娘,官家方才对您如此关心,您怎么不留官家吃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