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画屏定然说道。
昌平帝昏庸半辈子,临末了,突然清醒了一回。
昌平帝不是一开始就昏庸,这话也能让人信服。
又或者是他一直糊涂,只是心中还有着几分赵后的位置。
元池说:“若是如此,便是极好了。”
作者有话说:
这章写的,可能有宝贝没看明白(因为我字数太少,又加了些觉得是废话,又删了,所以在作话说)
解释一下,监国圣旨是假的。
其中一部分高柏出了力
还有一部分是陈画屏用几个皇兄做对比,还有林嫔的未来,以及赵家军,还有自己做的事情说服了林相。
林相顾虑江山不稳,还有女儿,以及几位皇子不成器不得已让步。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立太女,这想想林相就不可能答应,哪有一步到位的事情。
以及公主是不是瞒着元池了,没有,元池猜到了,她问了圣旨,陈画屏也说了能让她明白的话,两个人都看破不说破
第131章
元池虽然没有崔正的职位, 但是监察院都督的牌子实实在在是在她手里的。
陈画屏对她承诺:“总有一日,我要让那牌子名正言顺的在你手里。”
元池怔住。
随后她感叹似的说道:“我的公主长大了。”
犹记得当年不过是十四岁的小姑娘。
陈画屏道:“我今年十九了,比你还大两岁。”
元池笑道:“顾家女, 今年年十九。”
陈画屏道:“我知道。”
她怎么可能不知道,她去了解元池的一切, 只是有些费尽心思, 也找不到了。毕竟是六岁幼女, 总不比成年的孩子。
她说:“你想给顾家翻案吗?若是想要”
元池突然堵住了陈画屏的嘴。
猝不及防
陈画屏咬了下嘴中的唇瓣, 元池嘶的一声。
她说:“公主好凶。”
陈画屏道:“我没有用力。”
元池这才说:“公主好善良。”
陈画屏道:“你刚才不是这么说的。”
元池叹口气,摸了摸鼻子说道:“我也不知道,总觉得成王败寇输了就是输了。但是又想到父母祖父时候还要背着叛乱的名声, 又觉得为人后辈,总不好这么”
元池纠结半晌, 说出不孝顺三字。
她和一般的孩子还是有些不同, 小时候见多了高门大户,十几岁又见着灾民。
朱门酒肉臭亲身经历, 路有冻死骨易子而食的惨剧也铭记于心。
因此孝顺不孝顺的倒是不重要了。
活着就好
若是能活着,然后越爬越高,那就更加的无所顾忌。
要不是公主提出将忠勇侯留在京城的法子,她大概还没有正视这两个字。
孝顺, 对于元池来说可望而不可及
陈画屏说道:“既然是成王败寇,那便是要翻案的, 此一时彼一时,当时输了,之后成了, 那也算成王败寇。”
元池想了想, 发现确实是这个道理。
她和公主成事, 也是成王。
她遂是点头应允:“那便翻案吧。”
这翻案看起来难,但是实施起来简单,不过是上位者一句话的事情。
难得是如何变成那个上位者。
元池还说道:“我无父母,所以不知道如何讨父母欢心。虽然不能表露出来,但是对于皇后娘娘的尊敬,我和公主一样。
日后”她似是有些不好意思。
元池继续:“日后我会在心里将皇后娘娘当父母长辈一样尊敬,若是哪里做的不对,公主要得纠正我。”
陈画屏突然忽然觉得元池实在是惹人怜爱。
她孤身一人,身边没有至亲。
磕磕绊绊的长大,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长辈。
她看着她的目光不知不觉变的很柔和。
她抱住她,在她身边轻轻的说:“日后等我们说服了母后,母后肯定高兴你那么想。”
她还想,真到那日,那母后也不会觉得她们不合适。
翌日
元池先一步起身
她下了床,穿好衣服,然后要离开陈画屏寝殿。
陈画屏是皇女,昨日回了寝殿,休息片刻又去昌平帝棺椁前和众位嫔妃一同跪着。
元池让彩月给她做些温补的汤药送去。
彩月应了声,随后又问:“公公要去哪里?”
元池道:“去办事。”
简洁明了,却没有透露什么,彩月以为这是不能说出去的,于是不敢多问。
元池出了寝殿。
径直去了温嫔住处。
按理说她不能在宫中随意行走,但是官止于此,而且如今宫中正乱,正是没有人能够管她。
陈画屏去见母后。
就看见她母后身边的人送走太医。
陈画屏问:“母后可是不舒服?”
那婢子眼神躲闪道:“回殿下,昨日娘娘因为陛下之事伤神,所以头痛,故而才叫了太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