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瑶,你们聊,你们聊,我带允和去找嫂嫂说话。”
凤二跟后面有恶犬追逐一般,跑得比谁都快。
凤锦瑶无奈,抬手扶起来云絮等人,缓缓说道,“放心吧,我无心嫁人,你们也不必为妾,若是同绣球一样有看中的只管同我说就是,必定让你们风光出嫁。”
她还不到十五岁,为何总是一副自绝于天下,不为任何人所倾慕的冷心绝肠,云絮担心,可是不知道如何做,只能尽力伺候她周全。
合欢见她说的肯定,倒是放下了自己之前的顾虑,这屋子的姐妹都好相处,她何乐而不为?
“多谢小姐,那奴婢就舔着脸来伺候了,还望你不嫌奴婢粗笨才好。”
“无妨,到时候你多跟绣球学学,二门上同那些管事的关系也要融洽,必要时候还得出府替我办些事。”
“奴婢谨遵小姐吩咐就是。”
这换主一事几句话就结束,可与此同时的君华殿中,大臣们却因为一事争执不休。
漕运司都意外死去,原本定下来的凤海也被人刺杀,不知是谁在其中动了手脚,竟然传出些秘闻来,什么漕运司因为触怒了河神所以导致上任之人和备选之人都会有生命危险,一时间上好的一块肥差竟然变成了烫手山芋,谁也不敢贸然去接。
“诸位爱卿,议论得如何了?可有人选啊?”
高坐上方的启帝见他们左选右选都挑不出合适的人来,颇为不满,朝廷平日里养着的都是些什么?
一到关键时候连个分忧的都没有,真是令人气极。
此话一落,原本还有些吵闹不休的官员们全部嘘声,看到这一幕,启帝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不用人的时候就属你们叫得欢,到用人的时候全都不吭声了?朕养你们是废物吗?”
声音之大,吓得一众人跪倒在地,连连喊道,“陛下息怒。”
“息怒?朕要的是合适的人选!”
许多官员跪伏着,却瞧瞧抬头看向卫国公,他和白相都是三朝元老,连带着几位跟着参政的皇子倒是不必下跪。
只见卫国公神情淡定,看到气氛烘托至此,才不疾不徐的开始说话,“回陛下,老臣以为最合适的人选还是凤大人,虽说他在府中遇刺需要静养,但也不过几月时间,漕运司最繁忙的时候是七八月,想来那时凤大人的身体也好得差不多了,如今倒是可以让两浙十三城的都察使轮流代管,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凤海?
听前去诊治的刘太医说起过,他的伤可严重,少则半年,多则两三年的静养都是有可能的,卫国公一力保举他,到底是何原由?
还没等他开口,在旁的大皇子倒是不乐意了。
“国公爷这话说的,凤家接连遇事,如今凤大人还躺在床上下不来呢,如何就能说他是最合适的人选?”转而对着启帝说道,“儿臣倒是觉得两浙巡抚李大人更合适,他虽然是儿臣的内兄,可举贤不避亲,多年来都在两浙任职,想来对当地的事情也了解得多,他若是去做这漕运司督,必定能为父皇分忧。”
大皇子会力荐内兄争这位置,最看重的还是水师营那三千兵马。
多年来,他在军功上不如九皇子,在兵部也安插不进自己人,若要谋求太子之位,乃至是至尊皇权,没有兵马在手说什么也白搭。
明明年长九皇子许多,却总是被他压着,归根结底不就是兵权的问题吗?如能借此机会得到水师营,岂不是天大的好事!
卫国公如何不知大皇子的心思,讥笑一声就说道,“李大人在任十余年,两浙出了多少祸事?一会儿河坝决堤,一会儿蝗虫作祟,好好的金陵城被他管辖的,连海匪都闹过两回,大皇子是忘了吗?”
“你……”被卫国公戳中了痛点,大皇子也反驳不了,毕竟这位内兄确实不怎么争气。
第160章 晕倒
大皇子入朝堂议政只两年,如何能同历经三朝的卫国公耍嘴皮子。
看着比他年纪小,议政的时间却比他长好些年的九皇子,越看越生气,无奈他手下笼络之人并不如卫国公的骁勇善战和智计无双。
皇后出身太师府,早年间的庞太师可是启帝一直十分尊重的老师,可惜还没等到外孙成婚,他老人家就撒手人寰,庞氏一族跟着也逐渐衰落,母族不争气,自然要从妻族上着手。
选李氏,一来看中她这个人敦厚贤淑,二来是看中李氏子孙昌盛,叔伯兄弟都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
只可惜家族繁荣是好,但架不住里头的蛀虫也多,三番四次的被卫国公等人抓住把柄,打压了这许多年,出挑的不是被贬就是不再录用,一时间,大皇子的夺嫡之路也坎坷崎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