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妹三人难得有机会坐一处闲聊,文氏着人给他们上了茶,自己则带着两个孩子在里屋。
“大哥,大理寺的事情办的差不多了吧,还有不到半月就是除夕,你再这样忙下去,怕是连年夜饭都赶不上了吧。”
凤锦瑶一边给二人添茶一边说话。
茶是景明茶,他最爱的那个,但是水温略烫了些,茶味有些散了,不过还能入口。
轻茗一口,才缓缓说道,“也就这两日了,该交接的都差不多了,我的考绩也定下来了,若无意外,大约是要外放青州了吧。”
青州!
上一世的他就是在去青州赴任的路上出了意外,这一世凤锦瑶怎么可能放他去?
“调令已经下来了?”
“还未,只是大舅舅那边多嘴提了一句,他同吏部的人比较熟,消息也早几天知晓。”
那就好,既然调令未下,就还有机会!
“大哥是一定要外放吗?留在东都城不可以吗?”凤锦瑶的话让那个凤锦旭有些不解,一直以来她都从未插手过家里人的官场之事,怎么今日会这样说。
“怎么了?”
“我是觉得允礼大病初愈,允和马上又要去云起书院,两个孩子都没法随你外任,想着大嫂怕是也会留在东都城里,你们好不容易才冰释前嫌,此番你一去就是三年,又会发生多少事都不晓得。”
第100章 重视
凤锦霖点头,这话也正是他想说的。
但是大哥的志向从来都是希望能深入民间,体察更多民情,为百姓多做好事的,一直留在东都城,恐怕非他所愿。
凤锦旭没有回答凤锦瑶的话,只淡淡的又泯了两口茶。
“另有一事,我也早就想说了,只是怕贸然找到父亲有些不妥,所以先同大哥二哥说说。”
“什么事?”
凤锦旭见她脸上难得严肃,也跟着正襟危坐起来。
“前段时间,母亲把管家的事情交到我手里,今年的收成和铺子的效益都不错,但气候却不好,我让云絮问了好几个庄子上的户头都说雪来的太晚,怕是明年的天气会有变动。所以,让人囤了不少粮食放在郊外的庄子,以防万一,又拿了一半的田地出来挖成泥塘种莲藕,那东西饱腹还行,最重要的是不怕雨水丰沛。”
“你的意思是明年或有雨水过多的情况?”
凤锦瑶点点头,回应了凤锦旭的问话。
听到说到这里,凤锦霖看她的眼眸深了不少,怎么她一个在室的丫头竟然会和那人的想法如出一辙,心里对自己的妹妹多了些好奇。
“雨水一多,收成就不好,还容易引发河道水位上涨,两年前同母亲去过一次江南,当时乘船的时候就听当地的人说过,河水暴涨对两岸三地的百姓来说可是灾难,说把堤坝冲垮了,不但颗粒无收,恐怕流民也会四起。”
凤锦瑶这话是故意往夸张了去说,怕的就是他们不够重视。
大哥一向将百姓记挂在心里,若以此为借口,说不定能将其留下。
“我想着,大哥若是能升任到工部或者去父亲所辖的户部,或许更好。一来,户部执掌天下粮仓,若真有灾情,大哥能相助父亲赈灾也是好事一件,二来,工部利水道,好些修缮河道堤坝的事情都是由工部做主,大哥若去了提前防范也未尝不可。三来,留在东都城内,于大嫂,于两个侄儿,于母亲都更为妥帖,你是家中长子,更是大嫂她们的顶梁柱,你在便可安稳。”
不得不说,此话一出,凤锦旭原本坚定外任的决心动摇了。
其实今年的天气有异常,此事他也和父亲曾讨论过,但是父亲说漕司近些年从各地运送至今东都城的粮食连粮仓都快堆不下了,即使真的有灾情,也足够应对。
倒是工部修葺河道堤坝一事,不可小觑。
平静无波的眼眸看向了凤锦瑶,泛着幽光,“阿瑶,这些话是你自己所想,还是从何处听来的?”
再活一世,面对大哥的探究,她还是有些胆怯,毕竟他是最肖似外祖父的人,一想到外祖父也是这样看人的,她就有些怕。
“不过是我闲来无事,随便想想的,你也知道我整日拘在后院,做最多的事情,只能是想杂事罢了。”
这话说的凤锦瑶有些心亏,若无前世记忆,她一个世家小姐怎么会关心到民生问题上,还提前做那么多准备。
原本这套说辞,用来哄骗二哥和疼爱自己的父亲倒是能蒙混过关,偏偏是大哥,她就有几分没把握了。
“嗯,你今日这话我会好好想想的,过后再同父亲去说。你大嫂这几日忙着照顾允礼,若你无事,就接允和过去,守着他多习几副字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