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衡从未跟林星有过业务之外的交流,更别提鼓励。闻言,林星下意识看温衡一眼,见对方容色淡然,逐将陈冉森的话理解为职场客套。
笑笑说:“衡姐这段时间教我很多,我学习没什么巧劲儿,都是笨办法。”
“比如背研报和分析框架?”陈冉森神色轻松,语气听不出是肯定,还是否定。
林星微怔,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浏览各种研报和公告是研究员每天工作的重头戏,因为信息量太大,资深的研究员都擅长提取重点,通过整合分析,去糟取精,形成自己的观点发布报告。
不过卖方毕竟不比买方,卖方研究员的研报观点主要基于对行业和上市公司的分析,不像买方研究员需要向基金经理提供明确的投资建议,并为这些投资建议负责。
所以每家券商除了会规定研报行文格式,对行文风格没有强制要求,有教科书式的严谨派,也不乏行云流水的诗意浪漫。
一份研报少则几页,多则几十页,除去核心观点,知识性的泛泛之谈占去不少篇幅,认真浏览即可,全部背下来不说毫无用处,至少事倍功半。
属于不可取的工作方法。
林星也知道,微微脸红:“最开始看不懂行话,只好死记硬背。”实则她也没刻意去背,多看两遍,就能记住七七八八。这话骄傲到傲慢,不能说。
陈冉森微笑,没有置评,突然话锋一转说:“当初把你分到权益部也是我的意思,你可能有不同想法,但我认为这里肯定比投资银行部更适合你。好好干,会有收获。”
陈冉森说完这句,先行收拾餐盘离开。留下在座的几人都露出惊讶表情。除林星外,其余人脸上的讶异稍纵即逝。
自从林星入职,关于她的“背景说”就没断过,不是大家市侩,是她的学历背景在学霸遍地的研究所实在异类。不是应届生,工作经历更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如果不是靠背景破例,大家找不出例外的理由。
结果怎么着?原来她之前还能去投资银行?!
公司有背景的人不少,温衡他们讶异的不是林星究竟占了什么背景,而是鲜少夸人的陈冉森居然会给她肯定,听意思还是他从投资银行部挖过来的人?
这就不是例外,而是奇迹了。
毕竟陈冉森在公司的话语权不亚于所长,他最讨厌人凭关系上位。
所以是大家误会了,林星没背景,是另有过人之处?
温衡私心觉得林星确实够努力,也够聪慧,积累几年,做个合格的分析师是没问题。至于是不是池中物,她说不好。
几人继续吃饭,都没有继续这个话题。看破不说破,是职场人都遵循的基本规则。
管它何方牛鬼蛇神,横竖这两部门工作压力摆在那里,没能力为公司创造效益,任何背景都混不下去。
林星无暇深思其他人心里的弯弯绕绕,她惊讶的是陈冉森当初是怎么从她的简历上看出她的潜力,才会把被投资银行部拒绝的她招进来?
作者有话说:
今日三更,求个评吧!谢谢!
专栏弄了个个预收,下一本写《晚风心里吹》,一篇可能男二上位的文,文案见专栏——求收!
第16章
◎邢侓尧是林星在一中认识的第一个人◎
到底是不屑,邢侓尧没再主动联系林星。
他心里憋着股劲儿,林星既然答应第二天发菜谱给他,以她的性子肯定不会食言。他静观其变等一个天意,也不算太居心叵测。
结果等了三天,林星始终毫无动静。邢侓尧开始疑心是否顾时谦那里穿帮了,转念一想如果那样,那小子肯定会来取笑他。到第四天,他终于确定她把这件事忘了。
他不确定她日后是否会想起,什么时候能想起,在将此事当做插曲翻过和继续装傻充愣忍不耻下问之间,无耻且果断的选了后者。
选在晚饭后,他认为林星会比较闲的时间段。
【你好,现在是否方便把菜谱发给我?】他语气尽量客气,跟陌生人一样。
林星这几天在准备关于国内医疗行业宏观环境的对内专题报告,首次报告,温衡降低难度没让她从股票池大海捞针,圈出几家已经覆盖过的实力不俗上市公司,让她着重研究完成报告。
饶是如此,林星第一次写未免有点不自信的手忙脚乱,每份资料都恨不得看出花来,斟字酌句,唯恐用词不当,早把那晚的插曲抛诸脑后,看到微信怔愣好几秒才想起这人是谁。
【抱歉,我给忙忘了,你稍等,】她找到他之前发的图片转发回去,跟他确定:【是需要这道番茄牛腩面?】
邢侓尧:【对,我之前也做过,汤底熬出来没这么浓。】这是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