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除了养母之外,王锦华给予她的温情,比生母舒小琴更多。当初她也是先认识王锦华,才认识何熠川,成为婆媳之前,两人的相处颇有点亦师亦友的忘年交意思。
婚后,王锦华更是一位疼惜晚辈、有边界感的好婆婆。公公何羡清对她也颇为看重,她之前不擅交际,尤其不习惯单位里的迎来送往,苦恼之际全靠何羡清耐心指导,手把手的教,她如今才能独当一面。
何熠川对不起她,但两位老人半点不欠她的,她不能迁怒。
走完程序,工作交接期间,林星开始在网上投简历。她大学本科学历,学校只是一般211,除了进过八大之一,有短暂工作经历,稍微亮眼点的只有一堆在国内金融行业还算有含金量的证书。
基本都是工作后考的,当时也没规划转行,只是有兴趣,有时间,且除了学习,她实在缺乏特长。
林星知道国内券商尤其头部投行在学历上卷得厉害,有传闻说能进去的连实习生学历都要求国内双一流硕士以上,加持海外名校背景优先。
她样样不占,那一堆证书都是理论成果,CPA和CFA三级全无经验加持,虽通过律师资格证全科考试,因为没有实习经验,无执业资格,唯有证券/基金从业资格证跟眼下求职稍微对口。
但她依然选择先去头部撞运气,她不无耍赖的想,反正网投简历,试不过是鼠标一点。她如今闲人,一人吃饱全家不愁,时间上也等得起。
话是这么说,但一连多份简历石沉大海,林星也难免泄气。她重新审视自己的简历,对照网上学来的HR最喜欢亮点模版,一次次整合修改。
不是求职季,各券商挂出来的招聘信息实在不多,第二轮投简历,林星一共只投了四份,除了一家头部,其余三家都是中型券商。
她把希望寄托在其中一家规模最小的券商身上,结果又是一礼拜没有信息,在她犹豫是不是还要降低要求是,她终于收到一份面试通知邮件。
发件人是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在网上看到她简历主动联系,邀请她过去审计。林星经过考虑,谢绝了对方的好意。
好像是一个开端,那之后她陆续收到五六份面试通知,基本都是事务所或民企的财务部门,其中不乏500强上市公司。唯一一家跟投行沾边的是一家规模尚可的私募基金公司,不过人家也是找她去做财务。
私募基金的财务相当于公司后台,林星考虑后依旧决定再等等。
当然,不是干等。她再次退而求其次,在一些腰部及以下的券商中找机会。不能直捣黄龙,只好曲线救国。这次倒是顺利,几天后就收到三份面试通知。
面试过程倒是顺利,但三家券商都属意让她去营业部。其中一家在得知她有多年基金投资经验,并且拥有一个粉丝超十万,类似教授理财方法、市场基本面分析的大V账号后,邀请她去机构业务部或资产管理部。
这两个部门在券商虽然属于前台岗位,但前者工作内容以卖研究部研报为主,要参与路演,对接基金公司,跟营业部销售岗类似。而资产管理部用客户的钱做投资,林星自诩没那个心理素质。
再者说小型券商职责划分通常没有大型券商泾渭分明,很可能风控要做质控,资管要承担固收业务,跟她想去的投行相去甚远。
这一番碰壁犹豫下来,林星裸.辞居家已快一月,虽然她荷包尚丰,无房车贷款,靠着现有投资,每月躺着也有收益,但一个人甘于咸鱼和被迫咸鱼的感觉总是不同。
已经是深秋,等到十一二月岁末,很多公司都不会招人,工作机会骤减,她再耗下去,只怕要等到年后才有机会。
金融圈求职,除非校招,社招多靠关系网,或是本身优秀被猎头挖,要么就是通过引荐。
林星犹豫许久,硬着头皮联系了大学时一位专业课老师。那位老师姓黄,教财务管理,同时在一家民营上市公司任财务总监,是当时学校最年轻的硕导。
林星大学时一直梦想去更好的学校读研,学习异常刻苦,黄老师欣赏她的韧劲儿,同是嘉城人,平时对她多有照拂。
后来她成功上岸国内TOP院校,却因为养母王春秀突患慢性病,失去部分劳动能力需要赡养,她不得不放弃学业提前工作。黄老师为此特别惋惜。
因为考研,林星错过了大部分校招,其中就包括她后来拿到offer的八大之一。最后是黄老师出面引荐,对方见她历年成绩优异,CPA专业考试也通过四科,才破格录用。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她实习期没过完被迫离开,回嘉城考编到学校做财务。黄老师一直颇觉屈才,惋惜中又有点怒其不争的微妙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