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大夫为官二十载,名声一直都很好。
虽说他老人家毒舌了些,但文人的毒舌能叫毒舌吗?那叫风骨!
哪怕面对天子权贵,只要对方做错了事,御史大夫就敢直言不讳,堪称铁骨铮铮,令天下文人佩服!
如今东阳王竟将御史大夫逼得辞官归家,这还了得?!
一石激起千层浪。
京中文人们议论纷纷,甚至还有人结伴去御史大夫家门前请愿的,希望御史大夫能够改变主意,不要辞官,继续为天下百姓发光发热。
朝中文臣们也都联合起来,请求东阳王留住御史大夫,不要让老臣寒了心。
殊不知,他们越是劝阻,李昊就越是不想如了他们的愿!
李昊本来就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
即便他议事走神了一下,又有什么关系?值得御史大夫当众斥责他吗?
那个御史大夫算什么东西?凭什么把他训得跟孙子似的?!
如今李昊见到这么多人为御史大夫求情,心里越发不爽。
他不就是随便说了御史大夫两句吗?
那老东西之前都骂了他许多会,他也没怎么样啊。
说白了就是矫情!
李昊不想惯着对方,直接将那些劝诫他的奏折全给扔了,到最后他甚至都懒得再去批改奏折。
他将宫中的侍卫们都召集起来,举行比武大会,赢了重重有赏。
对于外界的议论,他是一概不理。
御史大夫并非是真的想辞官。
最初他递上请辞函,是因为被东阳王那番话给气到了,一时冲动而已。
到后来事情越来越烈,他被架得越来越高,骑虎难下,只能继续硬着头皮死撑。
他希望东阳王能给个台阶,这样他就能顺着台阶走下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然而他等了好几天,也没能等到东阳王表态。
东阳王竟然就这么默认了他的请辞!
这一下子,御史大夫是真的急了,本就不怎么结实的身子骨因此病倒了。
然而哪怕他病了,东阳王也未曾派人过来问过只言片语。
这更是寒了一大群臣子的心。
东阳王还未登上皇位,就已经如此绝情,若真让他坐上了那个位置,他们这些老臣还有活路吗?!
皇帝虽不在京中,但对京中发生的事情却是了若指掌。
其中自然也包括东阳王近日来的所作所为。
皇帝面上没有什么表示,心里其实已经非常失望。
他清楚李昊的性子,知道李昊一心向武,不擅谋略,却没想到李昊连最基本的面子功夫都维持不住。
身为帝王竟然当众跟老臣吵架,还任由事态愈演愈烈。
哪怕知道出了问题也不肯去解决,不肯顾全大局,只顾着自己潇洒快活。
皇帝心里沉甸甸的。
他如今就只剩下这么几个儿子了。
如果李昊指望不上的话,他还能指望谁?
皇帝往后一靠,面露疲色。
“是朕对昊儿的期望太高了吗?”
左吉忙道:“陛下莫要忧心,也许东阳王只是一时冲动而已,等过段时间他缓过来了,自然也就好了。”
皇帝长叹一声:“但愿如此吧。”
结果偏偏事与愿违。
李昊在跟御史大夫闹翻之后,干脆彻底放飞自我了。
他不再听从中书省那群老臣的意见,想怎么做抉择就怎么做抉择,但凡那群老臣敢多说一句话,李昊就会当场沉下脸色,一顿冷嘲热讽。
“父皇让我监国,不是让你们监国,你们最好认清楚自己的位置,别仗着有点资历就倚老卖老。”
这话说得那群老臣脸上青一阵红一阵,极其难堪。
每次退朝后,他们都会面面相觑,不约而同地叹气。
以前他们还很看好东阳王,觉得东阳王应该能成为下一任的皇帝。
可现在他们只要一想到东阳王可能会成为皇帝,就觉得未来一片黑暗。
第379章 :利用
贤妃特意命人将东阳王叫到面前。
“你现在就亲自去一趟御史大夫的家里,看望生病的御史大夫,并向他表达歉意。
就说你之前是年轻不懂事,一时意气才会说了那些不中听的话。
请他不要跟你一般见识。”
李昊一听这话就很不乐意。
“凭什么要让我向那个老家伙道歉?我又没有做错什么!”
贤妃一拍桌子,厉声叱道。
“胡说什么?他是御史大夫,是言官之首,同时还是你未来孺人的祖父。
你该好好尊敬他,怎能如此狂妄无礼?!”
要换成是以前,李昊可能会顺从母妃的意思,可如今不一样了。
他在坐过龙椅之后,整个人都已经飘了。
如今整个上京就属他的地位最高,所有人都该听他的,只有他命令别人的份儿,绝无让他听别人话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