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无数的人都开始请求帝华嵘剿匪。
帝华嵘看向那些请愿的百姓,语气真诚:“请各位父老乡亲放心,既然本宫来了,必然不让各位受匪盗之灾!”说完,他又看向文章:“文太守,你还不即刻点齐兵马去梁山?”
文章心中不愿,然而此时众望所归,只要他有一点不愿的意思在,帝华嵘便可趁机将自己拿下!因此,他只能憋屈地吐出四个字:“微臣遵命。”
“噢!”欢唿声立时从百姓堆里响起,无数的人都自发赞颂起帝华嵘来。
帝华嵘露出一个淡淡的笑容。
*
“启禀殿下,如今接纳的难民已达一万人,可供安置这些人的帐篷已经不多了。”廖奇抱拳道。
帝华嵘蹙眉:“已经这么多人了么?”
“是的。”廖奇回答。
帝华嵘看向龙离。
龙离道:“我们先去难民营看一看。”
“好。”帝华嵘颔首。
于是,两人便起身往难民营走。
这里的难民营都是临时搭建起来的,所谓的帐篷也是龙离按照前世记忆教给这些难民的,别说,的确是十分方便。
这里所有的难民都认得帝华嵘,知道是他解救了他们,否则,他们很可能被梁山的强盗给杀死。
而如今,梁州太守文章正亲自带人包围梁山,不让贼寇出山。也正因此,这些难民才有机会活到这里。
龙离与帝华嵘漫步在难民营,看着每个人脸上升起的感激笑容,只觉心情更加沉重。
其实,他们是不需要如此颠沛流离的。一切,都是因为战争。
“你要我接纳难民,到底是何用意?”帝华嵘微微低下头,凑近龙离问。
龙离只觉耳边有些热。
他有些不习惯,但还是冷着脸道:“北秋凌为何要杀这些难民?他特地跑到东华境内,就是为了杀难民?你不觉得很蹊跷么?”
“的确蹊跷。”帝华嵘回答,“所以,他其实是在寻人?”
“这只是猜测。”龙离回答。
帝华嵘抿唇。
恰在此时,一个老头忽然搀扶着一个小女孩,奔到帝华嵘的面前,大哭道:“殿下救命哪!”
廖奇飞快地掠到帝华嵘身前,挡住这个老头。
那老头似乎早知会如此,直接抱着女童跪了下来,不停地磕头。
这里的异动瞬间吸引了周围的难民。
龙离道:“老伯你有什么冤屈只管说,我们殿下会为你做主的。不过这里人多嘴杂,您年纪老迈,也不适合一直跪着,不如随我们去帐篷里说道?”
那老头眼眶含泪,哆嗦着嘴唇,道:“多谢殿下,多谢殿下!”
帝华嵘对廖奇道:“廖奇,去扶他起来。”
“诺。”廖奇走了过去,将老头扶起。老头怀中的小女孩脸上全是泥,一双眼睛也失去了神采,看上去呆呆的。
于是,几人便清理出一个干净的帐篷,将周遭屏退。
“不知老人家有何冤情?”帝华嵘问。
那老头闻言,瞬间热泪盈眶!他哽咽着道:“老朽乃是嘉永关周勐周副将家中老仆,这是她唯一的女儿。”
帝华嵘心头一跳,立即问:“那二位为何如此狼狈?”
老头哭道:“我家老爷被人害死,死得好惨哪!他临时前叫我们赶紧逃,所以我们才如此狼狈啊!”
“是谁害死的?”帝华嵘蹙眉。
“陈先勇!”
“是他?”帝华嵘一愣。
“殿下,老朽说的句句属实,您一定要为我家老爷做主啊!”老头说着,哭得更加厉害。与此同时,他怀里那似乎没有知觉的小女孩也“嘤嘤”的哭着。
龙离看着都觉得心酸。
帝华嵘问:“陈先勇为何要杀你家老爷?”
“因为……因为这个!”老头从怀中掏出一本书。
廖奇接过来,然后交给了帝华嵘。
帝华嵘看了看书的封面,只是很普通的《春秋》罢了。他打开书随意地翻了翻,忽然发现书里有一封书信。
帝华嵘挑眉将书信拿了出来,打开一看,勐地沉下脸来。
“怎么?”龙离明知故问。
“你自己看。”帝华嵘冻着脸将信交给龙离。
龙离接过一看,果然,上面的内容便是周勐揭发陈先勇乃是北澈叛徒之事,而且还有陈先勇与北澈一细作串通的书信在。
只要有了这封书信,帝华嵘便能轻松将陈先勇拿下!
帝华嵘想来也是想到了这点,目光灼灼地说:“没想到陈先勇居然是北澈之人!难怪我东华大军连战连败!等我到嘉永关,一定要将他拿下!”说着,他又看向老头,言辞恳切地道:“老人家放心,周副将乃是为国捐躯,还揭发了陈先勇不义之事,等我回京,一定向父皇为周副将请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