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柏庭帮忙迎客,苏棠则去内院,因为镇国公府没剩什么人了,今儿文武百官会携家眷起来道贺,招呼百官不愁没人手,除了苏鸿山、苏寂和沈询之外,还有信安郡王他们能帮忙,可能招呼女眷的只有许氏一人,信老王妃便也来了,还把左相夫人和康王妃请来帮忙。
王妃到了之后,也帮着一块儿招呼那些贵夫人。
春晖堂。
苏棠和信老王妃坐在那儿,那些贵夫人和大家闺秀进来后,福身给信老王妃和苏棠行礼。
那些大家闺秀是第一次进镇国公府,不过那些贵夫人大部分在闺中时曾来过镇国公府,只觉得屋子里的陈设格外的眼熟,几乎和当年的镇国公府一模一样。
一样的布局和摆设,叫人恍惚回到了十六年前,那时候的镇国公府是何等的风光,镇国公手握重兵,令敌军闻风丧胆,沈皇后母仪天下,身怀龙种,说是京都世家望族之首一点不为过。
想到因为几封构陷的密信,镇国公府差点死绝,都心下唏嘘。
万幸老天有眼,当年的镇国公府二少爷,也就是如今的镇国公府二老爷没有死在战场上,得左相护佑,保住了镇国公府小少爷的命,连沈皇后生的小公主也活着……
镇国公府二房一脉得以延续,而且养的几个儿女,个个都是人中龙凤,有他们在,定能重振镇国公府门楣,恢复昔年的辉煌。
苏棠坐在那里,听大家说京都发生的趣事,气氛欢快,直到两个人走进来——
宋国公夫人和宁王妃。
看到她们,苏棠眸光一缩,只觉得晦气极了。
宋国公和夏贵妃的奸情,宋国公夫人或许蒙在鼓里,但宋国公谋害镇国公府,苏棠不信作为宋国公枕边人的宋国公夫人会一点都不知道。
镇国公府好不容易平反冤屈,苏鸿山和秦晃这些被迫隐姓埋名十几年的子嗣得以回家,这样喜庆的日子,他们却来添堵。
宋国公夫人和宁王妃都来了,宋国公和宁王可能不来吗?
仇敌就在眼前,却不能手刃,让九泉之下的至亲瞑目,那种痛苦,谁能懂。
对于宋国公夫人和宁王妃,苏棠不欢迎,但对夏贵妃,苏棠可盼着她早点儿来。
正想着,外面跑进来一丫鬟道,“公主,皇上携夏贵妃、秦贤妃前来道贺,就快到了。”
苏棠嘴角勾起一抹弧度,随即起身,对信老王妃道,“祖母,我去前院迎接父皇他们。”
信老王妃点点头,见苏棠脚步很快,信老王妃连忙让两丫鬟跟上,无奈的摇头,“有身孕的人,还这般风风火火。”
苏棠到前院的时候,皇上的御辇刚刚停下,后面是夏贵妃和秦贤妃的软轿,华贵非常。
皇上从御辇上下来,迈步上台阶,苏鸿山、沈询和苏寂等人跪下迎接皇上的到来,皇上连忙将苏鸿山扶起道,“快起来。”
扶起苏鸿山后,又对沈询和苏寂等人道,“都起来吧。”
“谢皇上。”
苏鸿山请皇上进府,皇上道,“我去祠堂给老国公上炷香。”
皇上没有自称“朕”,他是以女婿的身份前来的。
皇上要去祠堂给老国公上香,夏贵妃肯定要一起去。
这边两人朝祠堂走去,一路丫鬟小厮见了纷纷跪下,那边行宫大门处,侍卫们牵马等候在那儿,还有十几驾装满东西的马车,等了半天,才把元铖元宣还有独孤邑独孤雪兄妹四人等出来。
然而就在独孤邑迈步出行宫大门的时候,一支箭射过来。
箭几乎贴着他的耳朵插在门上,箭羽震动发出嗡嗡声。
侍卫们以为有刺客,严阵以待。
元铖瞥了眼箭,“箭上有信。”
独孤邑四下张望一眼,将箭拔下,取下信,扫了一眼,脸色大变。
镇国公府,祠堂。
苏鸿山领着皇上和夏贵妃走进去,一阵风吹来,几片树叶四掉下,被风带着往前翻滚。
夏贵妃往风吹来处看了一眼,只见到一道威严的身影立在那儿看着她,那熟悉的面孔看的她脸色骤然一白,慌忙撇过脸去,可等她再看过去,树边哪有人影,只有风吹树叶飒飒声。
夏贵妃想问问宫女有没有瞧见,可宫女被拦在了院外,祠堂重地,不是谁都能进来的。
夏贵妃深呼吸,把惶恐和不安压下,跟随皇上身后进祠堂。
进祠堂后,皇上走到供桌前,看着那些牌位,耳畔仿佛还能听到老镇国公生前教诲,老镇国公夫人殷殷叮嘱……
镇国公府喊冤十几年,他们在九泉之下一定对他失望极了。
如今镇国公府得以翻案,他这个皇上能做的,也就只有来上柱香了。
皇上亲自点燃香烛,跪在蒲团上,夏贵妃见了道,“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