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秀眉蹙了蹙,道:“你连早膳都用不下,如何能熬到晚上?再说了,京城比罔山冷多了,你若不注意休息,身子垮了可怎么办?到时候不但没帮上忙,还把自个儿给搭进去了。”
老者无奈地笑了笑,“好好,都依你。”
老夫人这才露出了笑容。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马车便缓缓停了下来。
侍女和管家赶忙过来,扶着两位老人下了马车。
这寺庙看着偏僻,但香火却还算旺盛,老夫人下意识看向了佛堂大殿。
老者知道她遇佛必拜,笑了笑,“想去便去罢,我等你。”
老夫人微笑颔首,道:“老唐——”
被称为“老唐”的管家应了一声,“夫人有何吩咐?”
老夫人:“你先去安排斋饭,我们去去就来。”
老唐低声应是。
老者和老夫人肩并着肩,徐徐向大殿走去,这寺庙不大,但来拜佛的人却是不少,老者回过头来,对侍卫道:“安排两个人随老夫一起进去,其余人在外面等罢,莫要吓着百姓了。”
“是!”侍卫应声之后,便带着其余的侍卫隐匿起来。
老夫人先是恭敬地拜了佛,在侍女的搀扶下,颤颤巍巍起了身,准备去求签。
随她一起迈出大殿的,还有两位年轻的小娘子。
这两人不是别人,正是宁晚晴与黄若云。
宁晚晴大婚在即,黄若云打听到这所寺庙十分灵验,于是便拉着她来拜佛。
两人拜佛之后,黄若云又去求了两个平安符,一个给了宁晚晴,另外一个,则小心翼翼地收进了荷包里,又再三嘱咐侍女收好。
宁晚晴看她一脸认真,忍不住笑道:“不过一个平安符而已,若遗失了,再求一个不就好了?”
“你不懂。”黄若云一本正经道:“这是我为你兄长求的,他常年冲锋陷阵,万一丢了,不吉利。”
宁晚晴虽然是个无神论者,但看黄若云这般郑重的样子,也不好再打趣她,便道:“嫂嫂放心,兄长一定会平安无事的。”
黄若云轻轻点头,又道:“方才给你求的平安符,你也一定要收好了,日后离了家,也要万事顺遂才好!等会儿,你再去求个姻缘签,让大师看看。”
宁晚晴哭笑不得,道:“我的姻缘早就定了,还有什么好看的?”
“婚事是婚事,姻缘是姻缘。”黄若云道:“你若能得个上上签,嫂嫂也就安心了。”
两人走出没多远,便有一陌生侍女走了过来,“打扰两位娘子,我家老夫人想求签,敢问求签处在哪儿?”
宁晚晴顺着侍女的方向看去,却见到一位面容慈祥,气质恬静的老夫人,含笑对她们点头。
宁晚晴和黄若云下意识回了一礼,宁晚晴道:“巧了,我们也正要去求签,老夫人可随我们来。”
老夫人轻轻点头,遂跟着她们向前走。
这寺庙不算太大,和尚也不多,但环境却十分清幽,一殿一阁,都很是精巧。
宁晚晴享受着山间的空气,唇角不自觉上扬了几分。
她穿着雪白的狐裘,只露出了精致的巴掌小脸,笑起来灵动娇美,看得人心头为之一荡。
老夫人没有儿女,见宁晚晴生得明艳娇美,黄若云又温婉可人,便心生喜欢,与她们攀谈起来。
“两位娘子是从京城来的?”
宁晚晴点了点头,道:“不错,我们今日是特意来拜佛求签的,老夫人也是京城人士?”
老夫人温言道:“我们即将回京,路过此处,便想来拜上一拜。”
宁晚晴笑了笑,轻声道:“原来如此,不过晚辈想提醒您一句,前两日下过大雪,我们自京城过来之时,发现山路难行,若是老夫人急着回城,还是早些动身为好。”
老夫人微微颔首,“多谢姑娘好意,老身记下了。”
宁晚晴忙道:“这位是我嫂嫂,黄氏。”
黄若云冲老夫人笑了笑,“老夫人有礼。”
老夫人笑得和蔼,“刚才不经意听到娘子说,夫君常年冲锋陷阵,莫不是军中之人?”
黄若云点点头,道:“外子从军多年,一直在外拼杀,故而妾身为他求了个平安符,以期事事和顺,化险为夷。”
老夫人道:“大丈夫保家卫国,当展鸿鹄之志,将立不世之功,娘子有福气。”
黄若云莞尔一笑,“承老夫人贵言。”
宁晚晴见老夫人谈吐不俗,便再次打量起对方来,老夫人看着约莫六十多岁,但精神矍铄,满头银丝盘成一个圆髻,只简简单单插着一根古朴的玉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