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在积雷山当狐王的那些年+番外(410)

作者:醉酒花间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扶黎眼睛一亮。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王玄策,他知道他知道他知道。

李承乾以为他只是对故事感兴趣,于是继续往下讲。

摩伽陀国新国王的强盗行为来的猝不及防,大唐使臣措手不及只能乖乖被软禁,而在众人一筹莫展之时,王玄策趁着守卫不注意悄悄逃出了摩伽陀。

逃出来的王玄策受不了这个委屈,他们这些使臣被羞辱也就羞辱了,千不该万不该,那个阿罗那不该羞辱他们大唐。

王玄策没有立马回国搬救兵,而是到了吐蕃和泥婆罗。

当时已经是贞观十七年,文成公主刚刚抵达吐蕃没多久。

王玄策一去就受到了两国国王的热情招待,说明摩伽陀的情况之后就以大唐使臣的身份向吐蕃和泥婆罗借了一支由八千多人组成的军队浩浩荡荡杀去了摩伽陀。

他在出使之前完全没有统兵打仗的经验,但是愣是领着“吐泥联军”一路过关斩将,大破摩伽陀大军。

一仗打完,摩伽陀的大军死亡一万三千多人,而这一万三千多人有将近一万人是逃跑时溺水而死。

小狐狸呱唧呱唧鼓掌,“厉害!”

这可是王玄策的成名之战,整场听下来就两个字:离谱。

整场战争中只有他一个大唐人,开打之前还从来没带过兵,这情节放到小说里读者都吐槽离谱,结果就是现实比小说更离谱。

“王玄策返回大唐的时候从摩伽陀国带回来了两个制糖匠,大唐的匠人用他们的法子制造出更好的石蜜,味道和价格都比以前好很多。”李承乾说完,又补充了一句,“不过和积雷山的白砂糖相比,大唐的石蜜依旧逊色许多。”

小狐狸谦虚的笑笑,“低调低调。”

这也不是他们的功劳,而是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优秀成果的汇总,他不是制糖之法的创造者,他只是制糖之法的搬运工。

他这个搬运工当的也不太好,东边丢一点西边落一点,等将法子带到大唐后还得大唐的匠人继续研究,争取从外观到口感都有进一步的改良。

他也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只要徒弟做出来好东西后能分给师傅一点就行。

“我和山神上次回大唐,听说王玄策还想再次带领使团到天竺,顺便再从天竺带几位制糖工匠回大唐,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出发。”李承乾眉眼弯弯,他倒不怕王玄策空跑一趟,他只是想看王玄策知道天竺的制糖工艺并不是最好的之后的表情。

那时一定很好玩。

他千里迢迢跑去天竺,结果带回去的工匠还不如积雷山的工匠,啧啧啧,只想想就挺崩溃的。

小狐狸瞅瞅浑身散发着愉悦气息的大唐前太子,心道只看看就觉得你挺欠揍的。

李承乾清清嗓子正经起来,继续讲大唐境内的情况。

南方很多地方都种植能够制糖的柘,因为柘浆和石蜜的价格都居高不下,那些地方种柘甚至比小麦还要多。

不发生饥荒还好,一旦发生饥荒,那些只种柘的地方肯定要饿死大批百姓。

他当太子的时候就觉得不能让那边的百姓只种植柘,但是种柘比种植小麦更能赚钱,即便是朝廷也没法让百姓放弃赚钱更多的作物。

南方的百姓农忙时种柘,等柘收获就将他们熬制成石蜜,即便只是最简单最粗糙的石蜜,一年的收成也至少是种植小麦的三倍。

最好的石蜜在天竺商人手上,那些天竺商人将石蜜带到沿途各国,长安城是他们的终点站,货物到长安之后已经成了天价。

他们大唐的糖不好运输,受潮受热都很容易变坏,因此南方的糖很难运到北方,运到北方后价格也非常昂贵。

总之就是,大唐上上下下都嗜甜,但是嗜甜需要巨大的财力支撑,普通百姓可能一年到头也尝不到几次甜味。

他们家阿耶起早贪黑的忙碌,为的不只是让达官显贵吃好喝好,他还想让天下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扶黎陛下重重点头,“我懂,你看看还需要什么,我们到时候全部带回大唐。”

李二陛下是个心怀天下的好皇帝,他们有什么好东西尽管带回去,只当外嫁儿郎回馈娘家。

这边说着,院子里的工匠端着刚做好的“乳糖”出来给他们尝尝鲜,“殿下,狐王陛下,此糖中加了牛乳,味道比之石蜜、白砂糖更为可口。”

自从王玄策王大人从摩伽陀国抢了两个制糖匠回大唐,大唐的制糖匠就学会了怎么制“沙塘”,不过他们制出来的“沙塘”颜色是黑的,远不如积雷山这边的“白砂糖”纯净细腻。

工匠之间也有比拼之心,他们学会制取白砂糖后都卯这劲儿想做出新东西,总不能处处都被人家给比下去。

上一篇:白糖陷阱下一篇:今朝也很爱你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