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大家都知道。
许国昌清了清嗓子,“这第二件呢,就是许真这次得了市状元,县里学校和公社特意给她奖励了共五百元。”
“五百!”台下一阵惊呼。
“我滴乖乖,居然这么多。”
“这许家是发财了啊,才一年啊,就挣了别人几年才能挣的钱!”
“没想到这读书也能赚钱,还不用晒着太阳干力气活的,可比我们舒服多了。”
“是啊,我刚开始还在想许家白养着闺女是干嘛,没想到人家早就知道闺女出息了比男娃都强。”
“早知道?”
“肯定啊,不然谁家会养一个嫁不出去的闺女,不让干活还送去读书!”
黄氏眸光一闪。
这臭丫头有那么多钱,肯定得孝敬她的,这不拿一半给自己哪里对得起这么多年的养育之恩。
不行,一半太少了!他们留个五十块就够了。
铜锣又敲了好几下,台下才渐渐安静下来。
许国昌接着说道:“大家也都看到了,读书也是能有收获的,不光收获了知识,学得好还能有奖学金。”
“许真这娃儿好啊,她特地过来找我,要把这钱捐给大队,建一个大队小学,以后我们大队就有自己的小学了!”
“这怎么行!”黄氏第一个叫出声,“不捐!不捐!”
这都是她的钱!
第59章 读书有什么用
许国昌没有理她,继续说道:“所以我呢,来问问大家伙的意见,建小学的话,我们大队还需要筹款七百余元,我个人会出两百。”
“小学建成了,我们大队里的小孩在家门口就可以去上学,以后还能考初中,当个文化人,说不定别的大队还要抢着过来上。”
“而且我想着以后我们小学也要设置奖学金,一个年级五块钱,期末考谁考第一就给谁。”
现在最近的小学就一所公社小学,去上学要走好几里路。
本来大家对自家要出钱这事还颇有微词,但听到别的大队抢着来和奖学金后,又自豪起来了。
“这要是建成了,周边那几个大队可不得羡慕死我们。”
“就是,他们平时还笑我们大队在下游,用的都是他们流下来的水,可他们连个小学都没有。”
“我也想送我娃儿去读书,这要是五年都拿第一,不得有二十五块钱。”
“读书了还有机会当工人嘞,那王铁牛家的,不就读了个初中考上了县里的工厂,可牛气了!”
还有些人不舍得自家要出的钱,还在摇头呢,就听到黄氏那尖利的嗓音。
“建什么建,都是农民读什么书,快把那个钱退回来,那个钱是我的!”
她急啊,她都想好那五百怎么花了,再给许国华娶个媳妇也是绰绰有余。
没想到一转眼,到嘴的鸭子飞了。
许国昌问道:“那是真丫头的奖学金,怎么就变成你的钱了?”
黄氏理直气壮地说道:“我是她奶奶!她的就是我的!没事捐个小学她怕是脑子出了毛病,我不同意就是不行!你得把钱退给我!”
“得了吧,黄老太,你们都分家了,再说人家捐钱是好事,你这就是无理取闹了。”有婶子不客气地反驳。
“关你什么事!”黄氏盯着她,“你们就高兴了是不是,用我的钱建小学,五百块钱!”
那婶子都无语了,对她翻了个白眼。
本来还在犹豫的人都看不上这副作态,纷纷支持道:“大队长,我同意建小学!”
“对,我也同意!”
“我也是,我家娃儿念叨着要读书呢!”
许国昌敲了下铜锣,“咱们就投票来,少数服从多数!”
黄氏使劲拦着周边投票的人,“别建,别建,读书有什么用!小孩也是有工分的!”
周围的人都离她一丈远。
“小孩是有工分没错,但也别把我们当傻子,读书没用你那大孙女还读到高中干什么?”
“就是就是,我可不想我孩子以后也就下地!”
投票结果很快就出来了,支持的人几乎是压倒性的胜利。
等关小莹回去报了这个消息后,所有人都很高兴。
虽然他们家现在没需要读小学的小孩,但许忠总会有孩子的,许逸也是。
这是一件长远有益的事。
关小莹把黄氏的大喊大叫都说出来,许建华都忍不住捂脸。
有这么个老娘,时时刻刻都在计算着自己不是一件好事。
黄秀梅庆幸着道:“还好我们没去,不然保准要被她抓住。”
许忠结婚的时候黄氏不想出礼金就没来,加上她也不用下地干活,没见过关小莹这张脸。
开会只要求每户出一个人,他们家就商议让关小莹去。
也亏得赵红被许国华严厉叮嘱这段时间不能出门,不然她见到关小莹准得撺掇黄氏去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