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性格问题刻进了基因的结论,解释了钱氏魂穿后为何一点就炸,偏爱小儿子,都是肉身的锅。
钱氏甚至还想用这套理论来解释她玻璃商业帝国的覆灭和吃拨霞供加蒜泥不加鱼腥草和香菜。
邵秋实没理她。
现下申氏摆明了说钱氏挖空心思,想掏邵秋实的钱包去补贴心爱的小儿子。
邵秋实想了想:“要说姨婆婆没有半点补贴四舅家的心思,我和姨母都明白,这是不可能的。”
邵秋实修房子,唐朔虽说不是亲手去和灰泥砌砖墙,但他负责给邵秋实找人和灰泥砌砖墙,找多少人,找哪些人,做多久,做什么,都是他说了算,其中可运作的空间太大了。
即便唐朔一开始没有存着从中牟利的想法,也能捞得不少。
申氏正是知道这一点,才急匆匆地来找邵秋实,她不想邵秋实觉得伙着钱氏想从邵秋实这里捞钱。
若她们是亲姨母外甥女可能还没这么紧张,亲戚就是你帮帮我,我帮帮你。
可就因为不是亲的,不是真的姨母外甥女,申氏才这样紧张。
邵秋实有些恍惚,恍惚是数年前,还在琅琊王氏。她赢了捶丸,岑万峰却满面担心:“秋实,你本不姓岑,我将岑姓予你,希望予的是依仗,而不是负累。”
如今申氏也是如此:“姐姐走得早,姐夫也没了,你这样小,孤零零的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我叫你留在颍阳,是想着我还在,能照顾你,以后我不在了,你也有表哥表姐,不是想盘剥你。”
第355章 量地
“姨母对我好,我心里知道,”邵秋实道,“这次却是错怪姨婆婆了。”
错怪?申氏惊讶地看着邵秋实。不怪申氏惊讶,申氏的大姐儿二十了,她也就给钱氏做了二十年的媳妇,对钱氏的品行可太了解了,当然这了解是对原身的钱氏而言。
邵秋实继续道:“姨婆婆虽有补贴四舅舅的私心,但本心是好的。她看今年年景不好,村里人穷得卖孩子,想起我终归要修房子,早一点修,管一口饱饭,那些人家就不用卖孩子了。”
申氏可太吃惊了,这是钱氏能想出来的主意?
一个人的偏见是很难改变的,申氏吃了钱氏二十年的苦,对钱氏的偏见可谓根深蒂固。她又不知道钱氏如今换了瓤子,只当她仍是以前的钱氏,便忍不住要从最坏处去揣度。
听了邵秋实的解释,申氏将信将疑,但终归没那么气愤了。
“我也听见了好几家都是哭,不怕你笑话,姨母自打有了你表哥表姐便听不得这些,听着心酸。”
邵秋实点头:“修房子的事情,姨母就别管了,实在看不过,便叫姨父来帮着监工。”
“什么监工,反正农忙完了没事也是闲着,我叫他来帮着你看看,”申氏不再拒绝,接受了邵秋实的安排,但她想来想去,“不行,事情不能就这么算了,我必须回去敲打敲打他四叔。”
申氏扭头就走了,这是要回去闹一闹的意思,秋实也没有阻止她。
钱氏说,世界上最恩爱的夫妻,一生中也会有两百次离婚的念头和五十次掐死对方的想法。当然,她说完之后就解释这不是她说的,是美国的一个专家说的。
夫妻尚且如此,亲戚的相处更是个技术活,免不了口角,却总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
下午的时候,唐朔来给邵秋实送粟米,又是赔笑,又是拍着胸脯说保管给邵秋实的房子修好了。
邵秋实就知道,申氏这闹得很成功。
唐朔先找了里正给量地,虽说整座山都是邵秋实的,但山是山,建房子的地是建房子的地。邵秋实现在住的旧木板搭的木屋,当初建的时候也是请村里批了地的。
要是普通大小的砖瓦房,里正就能拍板,但邵秋实想建个大宅子。
一是怕建小了,村民干了个把月就完工了,到时候还得卖孩子。二是邵秋实想着建得大一点,就按钱氏说的,修祠堂,修个比村祠堂还大的祠堂,里面供岑万峰的牌位。
邵秋实要建房子的事情倒没有受到什么阻碍,一是因为山本就是她的,她在自己的山上建房不碍着谁,犯不着与她为难。二是她会请村人建房的话早就放了出去,村民不仅不会为难,还家家户户都望着她这房子早点建,就能早点开始管饭。
唐朔带着风水先生和里正来量地那日,邵秋实做的柿饼都好了。
跟削下来的柿子皮封在一起的柿饼表面挂满了白色的糖霜,看着都好吃。
邵秋实给了一些给里正,给了一些给风水先生,剩下的多半让唐朔带回去给唐家人分一分。
唐朔抱着柿饼很高兴:“唐墨跟叶良辰回来了,你姨母做了好菜,你一起下去吃晚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