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说到了这时候,九真曲坊便不需要邵秋实看门了,谢菀却一直没跟邵秋实提要她走的事情。
邵秋实心下了然,这是谢菀知晓了她的身份,给她卖好。
谢菀不提,邵秋实也乐得装不知道,每天除了照常开门关门,便躲在烘房里淬炼混沌。反正如今清渠也不会跑来打搅她,说些拿了钱就要出去帮忙招呼人的话。
连清渠都不来打扰她,那些新招的匠人自然更不会来。
邵秋实每次躲在烘房里淬炼混沌,除了开门关门和一日三餐都不出去,倒又有些像在傅府的生活了。
这日蕊儿来送饭,说起苏嬷嬷等人送官之后的事情。
杖责和赔付汤药费自不必说,若顾妈妈落下残疾,还要徒一年。
因顾妈妈的伤势未定,一群人暂时收押,傅嫣顺利产子前肯定是出不来的。
这些都在邵秋实的意料之中,在她意料之外的是。
“城里竟传出主母为了庇护夫人,不惜跟宫里来的嬷嬷正面冲突,最后力排众议将人送官法办的消息。人人都称赞主母是难得一见的好婆婆,夫人能嫁入李家,给主母做儿媳是上辈子积了大德。”蕊儿咬牙。
邵秋实品了品这话,也有些惊讶:“李家主母竟得利了?”
“可不是,”蕊儿撇嘴,“李家有钱,但多纨绔,特别是那几位还没娶妻便有了通房还养了外室的庶出郎君,高不成低不就,本是不好说亲事的。这样的传闻一出,竟也开始有媒婆打听他们的消息了。”
邵秋实能够理解那些打听消息的女娘们的想法,郞婿虽然不争气,但家族富贵,婆母慈爱,日子便还是能过的:“她们愿意嫁给有通房还养外室的庶出郎君,为了一个好婆婆?”
蕊儿点头:“这事情主母办得漂亮,家主本已许久不曾去主母院中,这几日却连着宿了好几晚!”
邵秋实也跟着点头,本是连累一族郎君娘子亲事艰难的丑闻,忽而摇身一变,不仅没有连累,反倒利好起来,别说李大老爷,就是她也觉得这一手扭转乾坤办得漂亮极了。
只是这恐怕不是李家主母夏璧的手笔,而是那位到现在为止还无缘得见的九娘子李玉的手笔。
“九娘子与国公府的亲事提前了。”蕊儿忽然道。
“提前了?”
蕊儿点头:“虽说九娘子与国公府本就有亲,但原是定在冬月的,一应用具也是按着冬月备的。如今忽然改到了十日后,足足提前了四个月,那些本来不急的就都急起来,府里有得忙了。”
“十日后?这样仓促?”
“李谢两家抱错女娘本就闹得沸沸扬扬,如今又出了苏嬷嬷这档子事,为表态度,国公府的小公爷才力主提前了亲事,”说到这里,蕊儿压低了嗓音,“岑娘子也听见那日清渠那丫头胡诌了些什么,虽然二爷与夫人说清楚了,夫人已知道二爷与九娘子没什么,但这样的传闻一旦有了苗头便不好遏制,自然得尽快地成亲,将九娘子远远地嫁到汴京去,时间长了便没人说这事了。所以小公爷一提,主母就允了。”
第146章 怪事
邵秋实一听,越发肯定是李玉的手笔了。
清渠说李玉和李长乐有染,本是一盆泼上去便洗剥不掉的脏水,结果却成了李玉更快嫁入了国公府的助力,这一手扭转乾坤,不跟将连累李家亲事的丑闻扭转为利好如出一辙吗?
至于夏璧答应婚事提前的原因,除了蕊儿提到的将李玉远嫁,出于遏制李玉与李长乐的丑闻的考量,感谢李玉让苏嬷嬷送官的影响转危为安也是必不可少。
单从心性手腕而言,九娘子李玉其实很适合国公府。国公府是簪缨世族,地位尊崇,而今的食邑却又配不上曾经显赫的地位,需得一位精于后宅算计的主母。
至于那位谢菀,不知是不是谢家养大的缘故,有些清高了。
邵秋实忽然想到:“十日后在汴京成亲的话,九娘子岂不是立刻就要启程?”
蕊儿摇头:“十日后在这里成亲。”
“这里?汾阳李家?”
不怪邵秋实吃惊,李家虽然富贵,却到底是商贾,远不能与国公府的簪缨世族比尊。国公府愿以嫡子正妻之位娶李氏商女,已是惊世骇俗,这等动摇门阀之举,恐怕连官家也要过问一二。
如今还将亲事定在汾阳城,定在女家,国公府的这位小公爷算是入赘了吗?
蕊儿点头:“说是小公爷怜惜九娘子远嫁,先在李家成亲。”
这怜惜,怜惜得邵秋实叹为观止:“老国公和国公夫人要来汾阳?”
蕊儿又摇头:“亲事到了汴京还要补办,老国公、国公夫人和小公爷那边的亲眷就不舟车劳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