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二人准备去找飞走的纸鸢时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叫住他们:“这并蒂莲纸鸢飞走好啊!”
“老伯这是何意?”
老伯笑而不语,偏头看着和自己一样白发的老婆婆,两手相握,转身离去。
江晏刚要上前问个明白,叶云疏就拉住他:“我大概明白了。”
“明白什么?”
叶云疏抬头看着天上,“这纸鸢和十五元宵的河灯一样,有祈福的意思。为夫妻的两人一起放飞纸鸢向上天祈祷白首不离。所以纸鸢飞走是上天听到我们的祈祷。”
“那上天允了吗?”江晏有些紧张。
叶云疏勾起嘴角,将手中空荡荡的绞盘晃了晃:“你说了?”
江晏嘴角咧开:“允了。”
梧桐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不明白这两人高兴什么,纸鸢飞走了,花钱买的就玩了这么会就没了。
从城郊回来的时候天色已黑,马车碾过临安的青石板路上,两边人烟喧嚣。
江晏伸出一根手指,两根,三根最后握住叶云疏的手,相握:“真是想不到,早知道我在青花村的时候少刁难你些。”
“陛下是贵人,青花村是我委屈了陛下。”
“那你可以说当时我头上那个包真是我自己摔的吗?”江晏问道。
叶云疏头一歪:“你真的不知道?”
“你说。”
“就是你摔的。”叶云疏眼睛笑成月牙。
江晏也跟着笑起来,欺身亲亲叶云疏的眼角:“你快些好。”
叶云疏笑意不减,看着江晏多了一丝揶揄:“可是那天,陛下…”
“闭嘴!”江晏全身上下都透着不自然。
叶云疏止住笑,他可记得江晏生了自己多久的气:“阿晏,是我错了。”
江晏翻了个白眼,刚要说什么就听到一阵响声,仔细一听是两人的肚子咕咕直叫。顿时都笑出声:“都说临安人美,景美,食更美,不如今晚我们去开开眼?”
“好。”
从大街到小道,从街头到巷尾,从夜幕降临到圆月高挂,一声梆子清脆“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该回去了,再不回去又得被桑榆说教。”
“走吧!”
两人身形渐远,梧桐抱着一堆比头高的东西,有气无力:“你们好歹等等我。”
“到了。”江晏看着别院的牌匾有些惋惜,提议道:“不如我们再去转一圈?”
跟在后面的梧桐眼一黑。
叶云疏笑起来:“这都什么时候了?我们还得回京城去。”
梧桐点头,公子说的对。
“可…”
“陛下,君后,你们可回来了?”甘准急得满头大汗,到处找人没找到如今可算是回来了。
“怎么了?”甘准向来是个沉稳性子,江晏心有预感,可能是一件不好的事。
“边关八百里加急,匈奴三十万大军压境。”
--------------------
第八十一章
边关告急,江晏作为帝王自然不能再在临安呆着,本来叶云疏也要和他一道赶回京城,可江晏怎么都不同意,甚至还让桑榆跟在叶云疏身边照看。
犟不过他,叶云疏只能亲自将江晏送到城门口:“你别急,朝中那些大臣也不是无用之人。”
“我晓得,你快回去吧!”江晏伸手替叶云疏拢拢衣襟,最后深深看了他一眼翻身上马:“京城比临安冷,你就留在这里好好养伤,过些日子我来接你。”说完,一抖缰绳,如脱弦一般疾射.出去。
这夜,叶云疏彻夜未眠,匈奴人的战斗力他领教过。今年偏寒,此番开战,匈奴人定是下了决心。所以面对来势汹汹的匈奴人,应战的人就必须有能力且了解匈奴人的习性。
可京中将士要论谁有能力且了解匈奴人就只有一人,那就是当今陛下,江晏。
“收拾东西,回京。”
叶云疏的意思刚下,桑榆就急匆匆赶来:“君后,陛下交代过让你在临安养伤。”
“桑榆大人,你说此番西晋领军的人会是谁?”
桑榆一愣,因先皇忌惮平西王,连带着朝中武将都被打压,那领军的人只有一人。
“回京。”这次叶云疏不是征询谁的意见而是下令。
桑榆从内心也是不放心边关那些将士,如今君后回京,他也应可以随军,“是。”
江晏他们是快马赶路,叶云疏这是坐马车,更何况还顾忌着他的伤,因而赶路的速度并不快。
“公子。”梧桐进来,手上还捧着一碗汤药,“该服药了。”
汤药漆黑,自打受伤起叶云疏不知道喝了多少,看也不看端起碗一口饮尽,“休息的差不多就出发,莫耽搁。”
“是。”
边关战事起,每日事务繁多,江晏,六部尚书和钱景明以及一众武将在御书房商议了许久,才将具体事务安排下去。起身缓缓走到窗边将窗户推开看见天上的月亮,也不知他是否和自己一般。这样想着转身回到书桌前开始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