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肃心思转了转,很快便明白过来,虽然两份粽子一模一样,但棋桌上那份一定是小崔大人送过来的。
********
端午过后的第一天,就是大军回朝的日子。
姜妤信守承诺,带着四个丫鬟去了朱雀大街上,看近两年风头盛极,却是头一回在定京露面的小将军。
她们早早地便到了街上,很轻易地站到了最前面,后面的人见她们穿着打扮十分富贵,不似平常女子,也不敢太往她们这边挤。
不远处对面的楼上,裴肃一眼便望见了人群里的姜妤。
她也喜欢来凑这种热闹?
他微不可见地皱了皱眉,唤了一声“临渊”,却忽然见着楼下长街上,一道身着银甲白袍,手持红缨长枪的身影策马疾驰
那是他前年去军中,亲自提拔起来的将军,才二十岁,可谓是天纵英才。
然而现在,这位天才的少年将军从白马上一跃而下,跪在了他的太子妃面前。
“是你?!”
姜妤惊喜地望着眼前的人,想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他是谁,下一瞬,她便捂着唇惊喜道。
江照仰起头,温声道:“二小姐,是我。”
姜妤嘴唇微动,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她转过头,看见后面乌泱泱的人马,忍不住轻声催促道:“你快起来,你现在是将军了,怎么能跪我?”
她想了想,又道:“我现在在积英坊崔宅住着,你若有事,可去那里寻我。”
江照点了点头,深深看了她一眼,方才翻身上马,继续带领着将士前行。
裴肃也在此时下了楼,乘马车去到了宫门前,进到了队伍中。
大邺太子既是去边关抚慰将士,如今将士们得胜归来,他也理应与他们一同入宫,拜见陛下。
邺帝是先封赏了众位将士,最后才宣的裴肃觐见。
“听闻你一去边北就病了,中间修养了好些时日。都是朕思虑不周,你身子一向不好,朕不该派你去。”
金銮殿里,邺帝垂眼望着玉阶下微低下头的儿子,沉声叹道。
皇后原本便已恶他至极,若是他们唯一的孩子在边北出了什么事,只怕这一生,他们之间是再无转圜的可能了。
裴肃语气淡淡:“有劳父亲挂心,儿臣已经大好了。”
邺帝点了点头:“你回来得正是时候,再过不久就是你皇祖母千秋寿诞,她老人家喜欢热闹,能见着你定然高兴。”
“还有,”他顿了顿,又道,“这次寿宴,也邀请了许多大臣家眷,其中不乏世家名门出身的贵女名姝。你到时候仔细看看,若有中意的,便与朕说。你也是时候该娶一位太子妃了。”
——自裴肃年及弱冠之后,这话便常被邺帝挂在嘴边。
盖因他当年与太子妃是青梅竹马,两情相悦,所以他也希望如今的太子,他的孩子,能在有限的范围内,选一个合心意的。
前几年裴肃闻言,总会冷笑着说,有什么用。
门当户对,情深似海有什么用,到头来不也落得新人欢笑旧人哭。况且他甚至从来不曾有过钟情之人,将来结亲也不过是结怨。
邺帝也习惯了他的态度,正当他说完,等着听裴肃冷笑着反驳之际,却忽然听得他开口:“既要宴请各大臣的家眷,那有一人,父皇可千万不能忘了。”
邺帝眯了眯眼,察觉他心思有异,缓声开口:“倒是难得见你这样。是哪家姑娘?”
第54章 试探
裴肃抬眼, 温声道:“是崔家新找回来的小女儿,原是姜尚书府上的二小姐,单名一个妤字。”
崔氏阿妤。
他在心里轻声念着这几个字。
邺帝想了想, 却发觉自己对这个小姑娘没什么印象。他淡淡笑道:“既是崔家的女儿,也确应在受邀之列。”
裴肃不再回话, 他默立一会儿,见坐在龙椅上的男人面上露出困倦的神色,心下微讽,再度垂首作揖:“父皇若是无事, 儿臣就先告退了。”
他说罢, 不等邺帝开口, 便转身径直出了大殿。
殿外, 江照还等着他。
见他出来,江照连忙上前, 唤了一声“殿下”。
裴肃神情古怪地看他一眼, 但是很快, 他压下了自己心头浮动的思绪,淡淡“嗯”了一声,道:“孤得了两坛好酒,正巧你还没走,随孤去东宫一趟, 带坛酒回去。”
江照微微笑着,应了声好。
宫道两侧是朱红的宫墙,墙那边生着枝叶繁茂的高树,枝条越过墙沿, 在墙壁和砖石道上洒下斑驳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