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枕东都(651)

两人略有些惊慌,忙出了游廊拾级而上,只见永安和另一位贵女站在坡上,清源忙行礼道:

“见过永安姑姑、太和姑姑。”

原来这位贵女,就是从回鹘回朝的太和公主,洛泱还是第一次见她。

太和虽比永安还小一岁,但草原的风霜让她显得比姐姐还老些,面色也更冷漠。

“清源,你说说,为何要撺掇洛泱逃走?”永安很喜欢这两個孩子,看着她们,就像亲眼目睹自己的青春。

“这……清源是说着玩儿的……”

洛泱看看眼前这两位长辈公主,一位远嫁回鹘,嫁过三个男人,最后拒绝和杀了自己孩儿的继承者第四次成亲,这才回到大唐。

一位许配回鹘,未及远嫁,便要为从未谋面的可汗夫君“守寡”一生。

她们何尝又不是皇廷的牺牲品?

洛泱心头一亮:果然是不到最后时刻决不能放弃希望。

他们的探子已经查到凶手藏在岐阳公主府,六郎不好派人闯入姑母府里,难道太和公主还不能去姐姐府中?

只要找出刺杀李德裕的凶手,说不定还能撕开一个口子,绝处逢生。

她再次给两位公主行了个福礼,道:

“六郎早就向太后行王府奏书求娶泱儿,泱儿父母皆首肯。我俩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泱儿又怎舍得离开他?

只不过,太皇太后想让郭兰香嫁给六郎,泱儿就成了他们的绊脚石,当然要让泱儿另嫁他人。

为逼六郎就范,今早上朝路上,竟然有人刺杀李相公,以此挑起臣党争端,就算知道凶手藏在哪里,却无人敢去捉拿……”

“李相公?李德裕被行刺?这些人真是无法无天了!”

永安虽入道观,但也是在宫中修行,吃穿用度简单却不廉价,让她保持着面冷心热的个性。她转头对太和解释道:

“李德裕,你还记得吗?当年我与你先后被指和亲那一年,他还是个屯田员外郎,有些人仗着外戚身份私会相公、干预朝政,被他狠狠参了一本。

咱们兴庆宫里,也得以消停了好一阵。”

“原来是他?我一走十二年,他也当上相公了。”太和公主感叹道。

“对啊,他本被排挤出京,还是奏儿将他调回来拜相,李相公一门三相,也是佳话。”

永安公主的话,让仔细听她们对话的洛泱有了想法,她小声问道:“会不会……李相公十二年前就打击过外戚干政,所以现今才有人对他进行报复?”

永安嗤笑道:“胡扯,报仇也不会等那么久。”

“君、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嘛……”

洛泱的“君子报仇”让太和公主上了心:

这还真有这种可能,太皇太后现在不正是要趁着侄儿病危,想让郭家重新走入权利核心吗?

她这次得以重返长安,最感激的人便是李奏。

当时大多数朝臣反对迎回公主,全靠李奏拍板,还派了一千神策军将她用仪仗接回。她回到长安后,李奏甚至派军队打到回鹘牙帐,替她杀了杀子仇人,报仇雪恨。

太和缓缓问道:

“那杀手现藏在何处?”

第472章 太和公主

永安与太和公主,被相继指给回鹘和亲是同一年,却不是由同一位圣上所指。

前者是她们的父皇宪宗,后者是她们的三皇兄穆宗。

那年回鹘改朝,正好大唐也面临宪宗病危、穆宗上位这一更替节点。这其中就有郭贵妃与外戚、宦官联手,杀了宪宗次子李恽,将自己亲儿子李宥扶上皇位的过程。

李德裕实名指的“外戚干政”,其实就是太皇太后她郭家。

如今历史重演,李德裕却已不是当初的员外郎,而是堂堂同平章事。这也是郭家愿意让凶手藏到太皇太后嫡女岐阳公主府的原因:

岐阳公主嫁入杜家十年,杜家也是“外戚”。

若外戚重新崛起,杜家肯定是直接受益者。提前杀杀李德裕的锐气,杨嗣复这招真是戳到了太皇太后的心窝上。

再说,养个拿得出手的杀手门客不容易,这才值得将他隐匿在公主府中。

按说这个地方相当安全,谁也不会怀疑,岐阳公主与此事有联系。

果不其然,太和公主听到刺客在皇姐府里也吃了一惊,连声问:

“岐阳公主府?会不会弄错了?岐阳夫妇举案齐眉、儿女双全,驸马位居六部尚书,她有什么必要趟这浑水?”

“当时金吾卫搜查得紧,公主府与平康坊仅有一墙之隔,万一公主也是被人授意,才让凶手藏身呢?”洛泱提醒道。

太和与永安面面相觑:

这不是直接点名太皇太后吗?洛泱说话虽大胆,但这猜测也有道理。思忖片刻,太和公主问她: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